地久天長(2001)

編、導:杜國威

演員:張艾嘉、李柿誠、何超儀、杜汶澤等

看這齣戲,是出於一份情意結。我自從第一次看過子鶩的文章後,就好像著了魔似的(想知子鶩的故事,看看〈我喜愛的作者〉一文吧),他的故事一直縈繞著我,他唯一的散文集(抑或是短篇小說集?)《海闊天空》我不知看過多少遍了,及後他母親在他去世後寫的文集《地久天長》我也看過n次了。在他的書本剛出版的幾年間,我很喜歡他的文章,我愛上了這個作者。在我知道他的死訊後,我哭了幾遍。後來杜國威把他和他母親的故事改篇並加以創作,成了舞台劇《地久天長》。在我看這齣劇時,我已多了一份冷靜,我比較可以平心靜氣地看看子鶩這個人。而現在,我看杜國威以舞台劇劇本改篇的電影版《地久天長》,我就想得更多了。

評:

其實,很老實說──一個患病的兒子加一個偉大的母親──這種劇的內容拍過不知多少次了。這題材一點不新鮮,如何把不新鮮的題材拍得好看才是問題所在。這次,杜國威也算是「交足功課」了,拍得也算不俗。我不會說這個劇本是杜國威寫得最好的劇本,但我肯定會說這劇本是一個最「真」的劇本。杜氏把那份可以寫得很苦很苦的母子情變得幽默,子鶩(劇中的小鶩)的苦變成一幕又一幕動人的情節。杜氏刻劃的「人情」真的非常細緻,他把譚太對子鶩的愛表露無遺。張艾嘉與李柿誠的演出亦十分出色,使此劇生色不小。

可是,此劇依舊是有所不足。小鶩在課室裡罵廢拉的一段說教說得太厲害了(我在看此劇的舞台劇版時也有此感覺)。而且劇中也有太多以「叫你哭」為目的的情節了,使此劇略嫌流於煽情。

感:

子鶩這個人,怎說呢──我想,有一些他的讀者會和我一樣──自他出《海闊天空》一書時就已是他的讀者,在讀他的故事時就好像和他認識了一樣,把他當成了自己的朋友。到現在我仍有這種感覺的。好像譚太在劇中說的一樣,「小鶩在天上也聽到我們說的話、看到我們做的事」。縱然此劇是有所不足,但無論如何這是一部我訴說我一個朋友(至少我把他當成我的一個「神交」的朋友)的故事的電影呀!看罷此劇我又怎能不想起子鶩這個人呢?

看罷此劇,我在想,不知子鶩在天上看見自己的故事不止被改編成舞台劇,還被拍成電影,他會有甚麼感覺?子鶩當初開始寫作時,他只是想以自己的文字去表達他的感受,他從未想過會以此成名。事實上,子鶩的故事不是寫得十分好,正如他自己也說過,他寫的故事差不多全部也是圍繞著醫院的故事。他無論把醫院裡的故事寫得多麼的深入,那些故事也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正如「一隻井底蛙無論有多了解他的井,他都依舊只是一隻井底之蛙,他的世界亦只是井底的世界」。如果引用這個子鶩用以自嘲的比喻的話,子鶩這「井底蛙」對自己的井的了解的確是十分深入。我相信,以子鶩敏銳的心靈,如果他能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這個花花世界的話,他一定能跳出他的井底世界的。可惜,他已無機會去做這件事了。

子鶩對理想的追求使我淚盈於睫。我自問有很多東西想去做,但面對現實,我已有想放棄的念頭。我沒有勇氣去面對困難。明知如果我不努力去爭取的話,我的生命就只會是平面的──不會出甚麼意外,但也不會有任何精彩的事情出現。可是我又沒有勇氣去面對我可能要面對的失敗。我年紀輕輕已有中年人的心態!這個矛盾在我裡頭一直「爭戰」了很久──直至我再一次在戲院裡看到子鶩的故事。子鶩要面對的,不單是失敗,更是死亡!他為了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一直努力爭取,正如他想寫作,於是努力寫,寫得不好也不要緊,重要的是自己已盡力。連死亡也不怕了,失敗又何懼之有?

面對困難時,我要記得子鶩的故事,我要記得他的精神──不止是他,更是其他與他一樣努力向自己目標努力進發的人的精神!

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