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2003)
上文說過債券「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YTM)比起「現在收益率」(Current Yield),能更有效地量度回報。但是,YTM不等同實際投資回報率,兩者要一樣,必須要合乎以下三個條件:
條件一:持有債券至到期日;
條件二:將投資期內所有票息再投資,即是不可花掉有關票息;
條件三:票息再投資的回報率,要等同於到期收益率。
條件一規定容易理解。若投資者在債券到期日前在二手市場沽出債券,債券價格按當時市場因素而定,若作價高於票面值,投資者獲得資本增值,實際投資回報有機會高於YTM;可是若市價低於票面值,投資者沽出後出現資本損失,實際回報率有機會低於YTM。只有在債券到期時,投資者保證可以取回報票面值,實際回報率才有可能等同YTM。
條件二方面亦合情合理。由於YTM計及票息再投資收益,若你把票息花掉,最終實際回報率怎會有可能等於YTM呢?
票息再投資收益難保證
條件三是指債券投資期內,每次收取到的票息,投資者要自己尋求不斷滾存再投資的辦法,作複式投資;而再投資的回報率,要等同YTM,維持直至等同債券投資期滿。只有如此,投資債券的實際回報率才有可能等同YTM。事實上,票息再投資收益有可能高或低於YTM,若是較高的,債券總實際回報有可能高於YTM;若是較低的,總體實際回報率有可能低於YTM。
細看上述三個條件,第一、二個容易做到,但是第三個則頗為困難,皆因票息再投資收益極不穩定,中間牽涉到再投資風險(reinvestment risk)。因此,投資債券強求實際回報率等同YTM,屬於不設實際。
賺息消費選債重現在收益率
投資者選擇債券時,若沒有打算將票息再投資,在可承受的投資風險下選擇高YTM的債券是沒有意思,反而以選取較高現在收益率的債券更佳。為了避免了票息再投資風險,投資者可索性選擇零息債券。
(債券息率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