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周期投資債券

(10/11/2003)

  李嘉誠的名牌效應,長實零售債券賣過滿堂紅,不少投資者可能第一次買債券,或者是第一次買外幣澳元債券。上周澳洲突然公布加息,目的是冷卻過熱信貸消費,澳元債券應聲回落,長實澳元債券料亦不能倖免,投資者此時此刻沽貨,便會出現資本減值,澳元匯價升值或抵銷不了價格下跌的損失。但是,投資者若是打算長線持有至到期日,只要長實沒有賴債,便可以取回100%本金,不用理會投資期內債券價格的波動情況。

澳洲英國率先加息
  澳洲加息後,被認為揭開了環球加息周期的序幕,而事實上,兩日後英國亦加息,市場關注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系今後加息舉動。市場對各地加息的預期或行動,即時反映在債券價格上,投資者用上真金白銀作投資,對種種消息最敏感。
  債券投資存在各種風險,其中一大風險是「利息風險」。當市場息率上升時,現有二手市場的債券,需要降低售價,好讓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上升才能吸引買盤,否則投資者只會著眼於一手市場新發行並已反映利息上升因素的債券,賺取高息。相反,若市場息率下跌時,二手市場債券的票面息率,較一手市場債券吸引,買盤不絕下推債券上升。故此,市場利息與債券價格走勢成反向,即是利息升,債價跌;而當利息跌,債券則升。

選擇低利息風險債券
  當若加息周期內臨,即債券市場熊市到臨,可是債券有助降低投資組合風險,讓投資者可以「安心」把部分資金投放在高風險工具以博取高回報。故此,在任何投資環境下,債券的價值不能否定。
  雖然所有債券均要面對「利息風險」,但不同債券有不同風險承受度,投資者可以從中選擇。一般而言,投資者為降低利息風險,加息周期不虞使債券價格大幅降低,可以按以下準則選擇債券:
  1.年期愈短的債券,債價對利息變動的敏感度愈小;
  2.票面息率(coupon rate)愈高的債券,債價對利息變動的敏感度愈小;
  3.浮息債券價格每每貼近票面值,皆因票面息按市場利率浮動而定,按不同市場利息為基準,如有債券以倫敦銀行同業拆息
    加若干個點子為票息。
  俗語說「針沒有兩頭利」,上述每類債券均有其缺點,投資者要有其他「代價」。其實,債券投資者只要持債直至到期日,便可以取回票面值,故此,若不打算在到期日前沽出債券,不受價格波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