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吾心

[ 信 仰 ]
若 尘 自述
本人非在讲些什么人生真谛或论佛法,只表达自已个的看法而已。

在人的世界里无论信仰任何的宗教都是件好事,劝人向善以良心做事,以博爱助人,以无为的心处世,化世界为太平,才是信的目的。其实世界上的人都是佛,因为那个佛不是人而修成的,佛在每个人的心里称[良心], 唯良心才是真理,比方人的同情心,不经过思考没有对待的情形下,一种人性的表现就是[佛]所以佛在人人心中不须外求!否则执意者称[迷信]离佛远已,所以佛经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你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 由此可见佛非外求,但求自心才是真道。才是信仰的目的与追求!其实五大宗教都在讲同一个道德观念都是劝人向善的目的。儒-忠恕 道-感应 佛-慈悲 耶-博爱 回-清真在创始圣人的理念上并没有立派,只是后人为之立派定位,因此而执着产生了不同的方法与做法,因为人心在做事非[良心]做主。故信仰要明理。

人生何处去

当代史学大师kamoo博士说;[人生何处去?亦可答称人生必然向死的路上去;生必有死:但死后又向何处去?]这实在是一件极重要的问题。所以五教圣人都为生死的问题著书立说,阐扬人生最高的真理--人生何处去。

佛陀说法;示人见性成佛,诞登彼岸,这与耶稣要救人往天国的道理相同。孔子也认识这个真理,而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性与道乃孔门心法,所以孟子要提倡性善,认为存心[天心]可以养性,知性可以知天,故谓[天命之谓性]。

唐朝时,有一个和尚道行学问都很深,有人问他说:[你何姓]他说道.[我姓何],那人再问[何国人]他又答[何国人]再问[自何处来,去向何处]。[何处来,何处去]和尚的问答,含有高深的佛学哲理,十分耐人寻味。这和孔子所言[未知生,焉知死]同一个道理,因为你如果知道[生从何处来]就知道[死向何处去,知生就知死,尽心,所以知性,知天、谚语:[未问在后何处去,先问生从何来]

又云:[人从天 死要归天]归天之路为何?先断轮迥,跳出生死之路,修心养性,就可以回归极乐天堂,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何处去,相信这信念非常人能为之、但也不代表不可能!

若 尘.自述

E-mail to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