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魏武官級秩】

 

本文武官秩係220年曹丕稱帝到265年司馬炎篡魏為止。

曹魏軍制分中央軍及地方軍,中央軍又分中央禁衛軍及中央外軍,中央禁衛

軍由中領軍總領,中央外軍及地方軍由督都及州郡首長統領。曹魏始創督都

制,大規模的軍事調度都需由督都(包括大督都或都督諸州軍事)統領,督都調

兵還需中央發下虎符方可,出鎮地方的都督需留置全家於京師,以利中央控制

。本文同品秩將軍之順位不必深究,因將軍位階高低常因時、地、人而不同,

只要官品同,其間之關係常因人而異。

 

【一品官】

*皇帝內朝官:

大司馬(掌武事),其屬軍師、長史、司馬、參軍、主簿、列曹掾屬。

大將軍(掌征伐) ,其屬軍師、長史、司馬、參軍、主簿、列曹掾屬。

*三公級官

太尉(典兵獄),其屬軍師、長史、司馬、參軍、從事中郎、主簿、列曹掾屬

              營軍督都、刺奸督都、帳下督都。

*督都級官:

大督都(掌征伐),為大司馬與大將軍之加官。

 

【二品官】

*開府從公級武官

驃騎(大)將軍(掌征伐),其屬其屬軍師、長史、司馬、參軍、從事中郎、主簿

、營軍督都、刺奸督都、帳下督都、記事督都等。

車騎將軍(掌征伐),其屬與驃騎將軍類似。

 

*中央軍-外軍級武官

衛將軍(掌征伐),開府屬同驃騎將軍。

中軍大將軍(掌征伐)

上軍大將軍(掌征伐)

鎮軍大將軍(掌征伐)

撫軍大將軍(掌征伐)

輔國大將軍(掌征伐)

四征將軍(東、南、西、北,掌征伐)

四鎮將軍(東、南、西、北,掌征伐)

 

【三品官】

*中央軍-禁衛軍級武官

中領軍(中央禁衛軍總司令,統領武衛營、中堅營)

中護軍(中央禁衛軍副總司令,統領中壘、五校營)

殿中將軍(督守殿內)

*中央軍-外軍級武官

四安將軍(東、南、西、北,掌征伐)

四平將軍(東、南、西、北,掌征伐)

前、後、左、右將軍(掌征伐)

征蜀將軍(掌征伐)、征虜將軍(掌征伐)、鎮軍將軍(掌征伐)、輔國將軍(掌征伐)

都護將軍(掌征伐)、虎牙將軍(掌征伐)、冠軍將軍(掌征伐)、輕車將軍(掌征伐)

、渡遼將軍(掌征伐)。

*地方官級

司隸校尉(監察百官及京師附近犯法者,並領司州)

 

【四品官】

*中央軍-禁衛軍級武官

武衛將軍(統領禁軍武衛營)

中堅將軍(統領禁軍中堅營)

中壘將軍(統領禁軍中壘營)

屯騎校尉、步兵校尉、射聲校尉、射聲校尉、越騎校尉(五校尉統領禁軍五校營)

城門校衛(掌京師城門)

武衛中郎將(主宿衛)

*中央軍-外軍級武官

驍騎將軍、左軍將軍、左右積弩將軍、積射將軍

典軍中郎將、撫軍中郎將、護匈奴中郎將。

戌己校尉、護羌校尉、護烏桓校尉、護鮮卑校尉(護衛少數民族)

撫軍督尉、積弩督尉、典鎧督尉

*地方軍級武官

持節督都(都督諸州軍事兼領刺史)

 

【五品官】

*中央軍-外軍級武官

鷹揚將軍、折衝將軍、虎烈將軍、伏波將軍、討逆將軍、破虜將軍、橫野將軍

、橫海將軍、樓船將軍、復土將軍、牙門將軍、偏將軍、裨將軍

將兵督都(領兵)

西域校尉、西戎校尉

*地方軍級武官

郡督尉(典兵禁、備盜賊)

王國都尉(職同郡督尉)

 

【六品官】

校尉(督千人)、司竹都尉、司鹽督尉

 

【參考文獻】

1. 《中國官制辭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  劉展主編,《中國古代軍制史》,軍事出版社

3.  晉.陳壽主編,《三國志》及裴注,中華書局

4.  南朝宋.范瞱主編,《後漢書.百官制》

5.  唐.房玄齡主編,《晉書.職官制》

6.  方北辰,《司馬懿傳》

7.  陳琳國,《曹魏都督制的淵源和定型》,北京師大學報

8.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及胡注,洪氏出版社

copyright by Li, Chung-Yan 1997,歡迎轉載及指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