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急救
急救的定義:
急救即緊急救治,就是當有任何意外或急病發生時,施救者按醫學護理的原則,利用現場適用物資臨時及適當地處理傷病者,然後從速送院。
急救的目的:
1. 保存生命 |
─ |
恢復呼吸、心跳;止血;救治休克。 |
2. 防止傷勢惡化 |
─ |
處理傷口;固定骨折部位。 |
3. 促進復原 |
─ |
避免非必要的移動;小心處理;保持最舒適的坐/臥姿 勢;善言安慰。 |
診斷:
病歷 |
─ |
指意外發生或疾病發作的整個過程,及傷病者以前的傷病 記錄。 |
病徵 |
─ |
指施救者對傷病者的觀察所得。 |
病狀 |
─ |
指傷病者對對自己的一些感覺。 |
I. 創傷與出血:
創傷是指身體組織受到破壞,引致內部或外部出血,外部出血可導致細菌侵入感染。嚴重失血會干擾血液循環,破壞身體組織器官,甚至導致傷病者死亡。
創傷種類: |
出血種類: |
v 割傷 |
S 動脈出血 |
v 裂傷 |
S 靜脈出血 |
v 刺傷 |
S 毛細血管出血 |
v 擦傷 |
v 槍傷 |
v 挫傷 |
病徵/病狀(嚴重外部出血):
O 明顯的嚴重外部出血。 |
O 感覺暈眩和昏厥,甚至不省人事及休克。 |
O 面色及口唇蒼白,皮膚濕冷。 |
O 脈膊快而微弱,呼吸淺速、打呵欠及嘆氣(空氣飢)。 |
O 不安靜及多話、口渴。可能視力模糊。 |
處理方法(嚴重外部出血):
檢查傷口有無異物。 |
清潔傷口。以清潔敷料蓋著整個傷口,減少細菌感染。 |
用直接壓法施壓止血(將傷口邊沿擠合可更有效)。 |
傷口提高於心臟(小心骨折情況)。 |
用繃帶縛緊以止血及固定敷料。減少傷處活動。 |
如直接壓法無效或無法施行,才使用間接壓法。 |
減低休克危險,安排緊急送往醫院。 |
處理方法(流鼻血):
讓傷者坐下,頭向前傾(不可抬起頭),解除頸部胸部衣物的束縛。 |
用口呼吸,並捏住鼻子的柔軟部份,不可說話。 |
十分鍾後放鬆壓力,如果仍然未止血,再壓十分鍾。 |
如情況許可,用消毒棉塊或清潔敷料蘸溫水,輕輕洗淨口鼻四周,不可塞住鼻孔。 |
II. 燒傷及燙傷:
燒傷和燙傷是人體組織遭到極端的溫度(熱或冷)、化學品或放射線傷害。燙傷是指由濕熱造成的燒傷。燒傷傷口極為容易受感染,因燒傷減低皮膚抵抗病菌能 力。燒傷也會引起休克。燒傷與燙傷的急救法並無分別。
燒傷成因: |
燙傷成因: |
O 乾熱 |
O 濕熱(蒸氣、熱油或熱水) |
O 電力 |
O 摩擦 |
O 腐蝕性化學品 |
O 輻射 |
O 冷燒傷 |
燒傷的等級::
燒傷的深淺、範圍大小與嚴重程度差別可以很大,不同程度的燒傷,需接受不同程度的治療及應否入院。
面積: |
燒傷面積愈大,休克的可能性愈高。當燒傷面積達到或超過人體面積的百分之九,就需要送院治療。
|
深度: |
可根據燒傷深度分為三級。 |
|
表面燒傷: |
祗是皮膚外層燒傷,會造成紅、腫和劇烈觸痛。一級燒傷 通常容易痊癒。 |
|
中層燒傷: |
傷處會起水泡,四周紅腫。二級燒傷可能引起感染,需尋 求醫療援助。 |
|
深層燒傷: |
傷口燒至皮下組織,皮膚會蒼白如蠟,甚至會燒焦,可能 不覺痛,因為神經末梢已受損,三級燒傷一定要就醫治療。 |
病徵/病狀:
O 傷處及周圍痛楚。 |
O 初時紅,繼而腫或起水泡。 |
O 嚴重時,皮膚呈灰色、蒼白如蠟或燒焦,部份感覺麻木。 |
O 休克。 |
處理方法:
● 用冷水冷凍傷處至少十分鍾。 |
●除下傷處附近配帶的飾物。 |
● 用清潔及經消毒的紗布覆蓋傷處。 |
●不可弄破水泡。 |
●不可塗上油膏或油脂。 |
● 不可使用黏性敷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