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中國火藥由遼傳入伊朗,被稱為「中國鹽」。南宋理
宗時(公元1320年左右),阿拉伯人從伊朗引進火硝或硝石合成火藥,稱為「中國雪」,用於煙火之中;後又用於
管狀兵器作為發射藥。十三世紀蒙古西征時曾用火炮,火炮才得以西傳。火炮傳入阿拉伯等地區後,阿拉伯人對
火藥進行了改造,這種炮中國人稱為「回回炮」。西元1225-1250年間,,一位阿拉伯醫生伊本•阿爾拜編寫醫學
辭典「單約大全」,辭典提出一種叫中國雪的藥物,意為火藥。西元1280年,敘利亞人哈桑在「馬術和軍事
策略大全」中提到一種叫「飛火」的火藥配方,其中硝、硫、炭的比例為10:1: 3。此外還提到中國火
輪、契丹花等煙火名,說明受中國之影響。十四世紀後歐洲人又從阿拉伯人獲知火藥的知識,並學會了製造火器
的方法,火藥才正式傳入歐洲。
由於宋代開始逐步將火藥配方用於武器上,不但因而增強本身的國防力量,使其政權在強敵環伺下仍能維持相當
程度的安定與繁榮,而且這種進步殺傷力又強的武器隨著宋金之交戰而入金人手中,如金人在抗元戰役中即有使
用震天雷(一種內實火藥的鐵火砲)和飛火槍的記錄。其後,再由於蒙古滅金而為蒙古人所得,在蒙古人西征,
又將之傳入阿拉伯世界,十三世紀以後逐由阿拉伯人將此技術傳入歐洲,造成了中古歐洲城邦式統治時期之結杏
開吞了歐洲甚世界史進入近代文明之端倪--使用鐵筒來製造「突火槍」,能發射鐵彈、鐵砂、石球,大大提高
了對敵人的殺人的殺傷力,可見火槍的槍管大型化以後就變成大砲,也就是大砲仍由火槍改良而來。手槍也是由
此產生的!火藥和火砲也是經由阿拉伯人傳給歐洲,後來歐洲新興市民階級就手握火藥和火砲,打捯歐洲封建制
度而結束中古時代,開創了歐洲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