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保育

  中國內地怎樣保育大熊貓呢

國內政府會在各地設立了多個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是被中國政府定為保護範圍的地區,開發自然保護區內的天然資源是絕對禁止的。因此,保護區的成立有助保護現有大熊貓的數量,以及維護與大熊貓共同生活的所有物種。

可是,要確實執行保護區的工作是有一定難處,皆因大多數居住在保護區內及外圍的居民均倚賴保護區內的天然物資為生,而在保護區成立以前,居民是可以任意採用各樣天然資源。自一九六三年開始,中國己成立了三十二個自然保護區,對於大熊貓的普查,中國政府在各自然保護區部署經驗豐富的調查隊伍,以進行全面的生物觀察。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設立於四川省的臥龍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二十萬平方公里,此保護亦是香港熊貓大使安安及佳佳的原居地。


位於四川臥龍的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一向以拯救、繁殖和飼養大熊貓等方面的成就而聞名於中外。

大熊貓的普查又是甚麼呀

大熊貓國家普查是由中國政府每十年進行一次統計野外大熊貓的數目,以及紀錄其自然棲息地;在首兩份,即一九七零年及一九八零年的報告中顯示,當時只有約一千隻大熊貓在野外生活,而最近期的報告顯示野生大熊貓的數目已上升到1590多隻。

(長遠保育計劃)

由於自然棲息地的破壞是對於大熊貓生存的最主要威脅,因此我們要致力保護自然棲息地。保育計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必須要有一個長遠的計劃。所以,香港熊貓保育協會亦在四川馬邊大風頂設立了自然保護區長遠保護區,大體上是訂定長遠目標去協調人們對維持生計以及大熊貓對不間斷竹林的需要。透過跟中國政府及其他類似機構緊密合作,希望當地的發展計劃會達到雙方得益的局面。透過推動當地居民認識及參與發展計劃,讓他們了解計劃的結果,從而把他們的傳統、對發展的意見,及發展的過程聯繫起來。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