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答客問-分離術篇
 

什麼是分離術捐血?
答:將捐血人的血液抽出在密閉無菌的離心缽內,藉由血液分離機分離分離出血小板或血漿等個別成分 ,其他血液成分(如紅血球)則立刻送回捐血人血管內。這是一種特殊的捐血方式,因為需使用分離機的  關係,目前只在捐血中心和捐血站才能提供這項服務。

為什麼需要分離術血小板捐血?
答:全血捐血所捐的一袋血液中僅約含30c.c.的血小板,病人每次輸用血小板,常需12位捐血人的血液;而以分離術血小板捐血時,一位捐血人即足以供給病患一次輸用所需的血小板,減少病人因輸用多數人血液成分可能產生的不適。這項捐血方式已日漸普遍,並提昇了一些惡性病治療的成功率。

那些病人可能需要分離術血小板呢?
答:(1)白血病、紫斑症或化學療法等所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
  (2)發生HLA異體免疫反應而致一般血小板輸血失效的病人;
  (3)接受骨髓移植的病人。

分離術捐血分為那幾種?
答:分離術捐血分為三類:血漿分離術、血小板分離術以及血小板兼收血漿分離術,其中血漿分離術約需45分鐘,血小板分離術以及血小板兼收血漿分離術約需2小時。

分離術捐血的健康條件與全血捐血有何不同?
答:全血捐血條件:女性45公斤以上,男性50公斤以上可捐250毫升,捐血間隔為二個月以上;60公斤以上可捐血500毫升,捐血間隔為三個月以上。全血年捐血量,男性應在1500毫升以內,女性應1000毫升以內。分離術捐血條件:體重不分男女一律要50公斤以上,捐血間隔為二週以上。年捐血漿總量以12公升為限。另因所捐種類不同,而增加捐血前血液檢查項目。

分離術捐血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答:分離術捐血主要價值在更有效的運用血液資源,凡符合捐血健康條件者,對身體都不會有影響。

 

分離術捐血是把血液的一種成分抽出,是否會造成捐血人的血液成分不平衡?
答:所抽出的血液成分在短時間之內即可重新補足,只要維持規定的捐血間隔時間,不會造成血液成分不平衡。

分離術捐血為什麼要事先預約?
答:分離術捐血須利用分離機來完成,且血小板只有5天的效期,故能事先預約,才不會浪費捐血人等待時間,並且避免血小板過期。

紅血球在分離的過程中,是否會因受傷易破損,進而影響捐血人健康?
答:目前各捐血中心所使用之血液成分分離機的原理、設計、測試及操作,都必須有嚴格的控管及確效  ,正常功能不會影響捐血人健康。

 

捐血人常常為了追求超越「捐血次數」而在頻繁捐血,是否影響健康?
答:正常情況下,造血組織會迅速補足所捐出的血液成分,而且每次捐血前都要作嚴格的血液檢查,以
  確保捐血人健康,因此只要符合捐血篩檢及捐血間隔規定,不會影響健康。

首次捐血是否可以捐分離術血漿?
答:考慮捐血人心理、血液安全等因素,分離術捐血儘量避免首次捐血人。

 

一年最多可以捐24次分離術血小板,如果同時兼捐血漿,則一年可捐幾次呢?
答:兼捐血漿不影響分離術捐血每隔兩週捐血一次的規定,因此每年仍然最多可捐24次分離術血小板。

為什麼要做分離術血漿捐血?
答:分離術血漿捐血將更有效的運用寶貴的血液資源,分離術捐血所捐出的血漿是製造「血漿製劑」的主要原料。中華血液基金會配合行政院衛生署推動「我國血漿製劑方案」,推行分離術血漿捐血,以國人自己的血漿製成血漿製劑,最適合國人使用,並提升國內醫療品質。

什麼樣的人可以做分離術血漿捐血?
答:凡年滿17歲,體重50公斤以上,曾捐過血,且檢驗報告皆正常,皆可捐分離術血漿。

分離術血漿捐血的捐血檢驗,與全血捐血有何不同?
答:分離術血漿捐血除常規全血捐血的檢驗之外,首次及以後每半年一次,增加檢驗血清總蛋白質含量和尿蛋白質、尿糖含量等項目。

分離術血漿捐血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答:正常人體內有充裕的血漿、血小板及白血球,捐血後造血組織會迅速補足所捐出的血液成分,而且
每次捐血前都要作嚴格的血液檢查,以確保捐血人健康,因此只要符合捐血篩檢及捐血間隔規定,不會影響健康。

分離術血漿捐血是否會有蛋白質不足而影響健康的情形?
答:捐血後72小時內,人體會自動補充足量的血漿蛋白質。每2週捐一次分離術血漿,並不會影響健康。
  同時,供血者健康標準規定捐血人在首次捐分離術血漿,及以後每半年,都應該檢驗血漿總蛋白含
  量,達到標準才可以捐血。這是保障捐血人健康的必要措施。

分離術血漿捐血後要注意什麼?
答:只要多補充水分即可,因為血漿內95%為水分,恢復很快,不需攝食其他營養補充品。

國內目前自行製造的血漿製劑會不會有感染疾病的疑慮?
答:國產血漿製劑之品質保證系統,自原料血漿採集、貯存、供應、及製造生產等過程,都有嚴格的檢驗  及滅除病原的處理,而且都已達到世界先進國家的水準。

 

若愛滋病毒感染者正處於「空窗期」,而他的血漿被製成血漿製劑;如此所影響的範圍不是非常的大嗎?
答:血漿製劑生產過程,每批將至少2,000公升原料血漿混合,其中如有一袋血漿遭受污染,可能造成無
數的製劑使用者感染,影響的確嚴重。
目前的防範措施包括:捐血前宣導高危險群人口不應捐血、嚴格篩選捐血人避免採集不合格血液、提昇捐血檢驗品質保證、加強瑕疵血漿回收管理系統、製劑生產過程滅除病毒技術、監視製劑成品使用流向並訂定統一回收辦法...等,可望將風險減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