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奧運隊零的突破

 

小時候受到本地足球的熏陶,對本地足球員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濃厚的支持度,漸漸地亦擴展至其它體育項目。1996年暑假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百年奧運,便是我第一次認真接觸的奧運會。不過要數最難忘的,並不是中國隊囊括乒乓球四金的壟斷局面,更不是非洲「超霸鷹」尼日利亞在四強爆冷淘汱巴西最後取得足球金牌的風光模樣,而是滑浪風帆運動員李麗珊為香港取得歷史性首面奧運金牌的「零的突破」。

當時的我由於年紀尚小,捱夜看奧運直播實在存有難度,幸而最終也密謀「造反」成功。對策便是早睡早起:晚上九時多入睡,凌晨四時多趁家人全數熟睡便起來看直播。由於那個時段距離太陽升起的時間不遠,固即使是被家人發現,也可籍詞「早睡早起身體好」。清楚記得當時有這樣的一個感想:「你估你o地做運動員好辛苦咩?我想睇你o地比賽同支持你o地o米仲辛苦!」

對啊!直至現在,也不認為支持本地運動員是一件容易的事。同學們談論的體育話題總離不開是什麼四大足球聯賽(英超、意甲、西甲、德甲),籃球的當然便是NBA。假如去跟他們談論本地體壇,有五成機會會被人嘲笑,三成機會會被問候娘親,可以同聲同氣的大概只有那兩成人吧。歸根究底,還是本地運動員的成績比不如外國運動員,以致給他們一種「垃圾」的感覺。再經歷人云亦云及盲從附和的浪潮洗禮,令天下人一想到香港運動員,便想起「垃圾」二字。

不過就是經常遭受白眼,被人譏笑為「垃圾」,香港才能誕生了首名奧運金牌運動員。「風之后」李麗珊其實早在百年奧運前已取得過亞運銀牌,並在世界各地的巡迴賽中嶄露頭角。直到百年奧運,「珊珊」以強勁姿態一直徘徊在積分榜的首、次名。到了關鍵性的第九場比賽,「珊珊」憑着無比的膽量和準確的判斷力,選擇了其他選手認為是「死路」的賽道,兵行險著地率先返抵終點,這次的勝利令她在積分榜上遠遠拋離其他對手而提前奪得金牌。當時電視台正在早上直播着「珊珊」的奪金一刻,當她走上岸上接受訪問時,終於能堂堂正正地向所有曾經看不起香港運動員的人宣示:「香港o既運動員唔係垃圾!香港一樣有世界級o既運動員!」

8月7日晚上十時多,李麗珊與一眾香港運動員凱旋返港,TVB的《城市追擊》作全程通宵直播。首先是機場和文化中心的大型歡迎儀式,數千名市民夾道歡迎。之後便乘坐「海事一號」返回家鄉長洲,那裹的場面更為熱鬧,「珊珊」好不容易才從人群中「迫」回到自己家中。一枚奧運金牌,令李麗珊一夜之間成為了「萬人迷」。但沒有了這枚金牌,人們也會這樣熱情嗎?與「珊珊」一同返港的其他香港運動員,在歡送的人群眼中,根本便沒有存在過。

相信絕大部份的香港運動員都想取得好成績,為港增光。無奈受到環境的條件限制,再加上政府資源的不支持,他們要在國際賽上取得好成績實在比外國的頂尖高手困難。但希望作為香港人的你,假如看到他們已盡力而為,也可以不論成敗地支持這群在背後默默付出的香港運動員。假使他們真的很強差人意、無法接受,那也可以盡最大努力去嘗試尊重一下他們嗎?畢竟他們是代表我們作賽的。他們的榮辱,也就是大家的榮辱啊!

 

百年奧運
奧運金牌
凱旋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