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奇招

 

        上文說過國內因找二奶容易,把香港很多有點兒經濟能力的人吸引了去置業,故而樓市十分好景。不信?隨便舉個例:我有個朋友在深圳的東門區和福田區各有一單位,而每單位內都有一個姨太太 。

        然則香港的地產商豈不是坐以待斃?那也不用太絕望,找政府幫忙吧。但政府現時還沒有良策,除非政府請教我啦!我不會秘技自珍,今日看過此文的人實在有福。

        絕招就是:國內同胞如在香港買一個價值一百萬元的房屋單位的(五十萬元的要兩個),送身份證一張;百五萬的送兩張。現在大陸富人暴增,百五萬不算是個大數目。我擔保效果必佳 ,值得一試。

        但有幾點要注意。第一,買樓的人必先證明已繳交百分之八十樓款才可獲發身份證,以免他取到證後不供樓款;第二,這是臨時身份證,其人可在港工作,兒女可接受政府提供的教育 ,但沒有醫療福利,要享受所有永久居民的待遇要過七年之後;第三,政府可隨意調整換證價錢的高低,比如說,初時訂為一百萬樓價可 領取一居港身份證,說不定過幾天要二百萬才可,又或五十萬亦得,但都不會影響已登記的人。同時,買樓送證的對像也不一定是大陸內地的人,有可能擴大為全世界各國。

        昨日財政司阿松揚言要“開源”,我斷定他沒有新板斧。如果一味開徵新稅種,那只會挖肉補瘡,令人民百上加斤,雪上加霜。

        其實我也不大希望我的拯救計劃能成功,只望適可而止,因為我甚討厭香港的樓價過份澎漲,至令普羅大眾難以居者有其居。地產商現時奄奄一息,不用可憐,是他們當年把香港的經濟吹成泡沫。我只不過是同情甚多失業的地盤工人。

                                                                                          不白   2002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