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一般俗稱為「新年」或「過年」,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
傳統節日。在古代,「春節」又稱為「元辰」、「元正」、「正旦」或「元旦」等,意思是一年的第一個早晨。
「年」的最初概念,是與古代的天文節律與農作物生長的周期性相關聯的。古代的人類最關心、最感到高興的事,
莫過於五穀豐收,糧食富足。春種、夏耘、秋收、冬藏的循環往復,當莊稼獲得了好收成時,人們不免要慶祝一番,
久而久之就成為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在中國的古文字中,「年」字有果實豐收和穀穗成熟的象徵意思。據文獻記載,
早在堯舜時代,人們就有在新年慶祝豐收、喜迎歲首的民間習俗,後來逐漸成為一個既定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