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中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師。』蘇軾真是慧眼識英雄,短短幾個字,就鮮活地勾畫出韓愈的風骨。

韓愈自幼父母雙亡,由兄嫂撫養長大。後來哥哥死於貶謫之地,靠著嫂嫂教養成人。但艱苦的環境並沒有限制韓愈的志氣,他努力讀書,自我鞭策,一考再考,終於如願在朝廷為官。

個性耿直的韓愈,不懼權勢,犯顏直諫,因而被一貶再貶。但韓愈不怕,在朝廷,他就做在朝廷能做的事;在民間小地方,他就造福當地。在潮州,他廢人身買賣,降服鱷魚,改善百姓的窮苦生活,還把讀書的種子埋在當地。去鎮州,他平息兵變。無論去何處,他都留下不少治績,深受百姓愛戴。

愛說真話的韓愈,有一回,真的大大觸怒了唐憲宗。在憲宗時,鳳翔法華寺裡有一塊據說是釋迦佛的手指骨,憲宗勞師動眾地要將之迎入宮內供奉,然後送到京城十座寺廟裡展示。整個京城因此沸騰了起來。有人從外地一步一叩趕來膜拜,有人從外地爬過來叩拜,有人將畢生積蓄都捐了出去,還有人為了表示虔誠,竟砍下手臂。這一切愚昧的行為,看在韓愈眼裡,韓愈真是憂心。他擔心再這樣下去,後患無窮。於是捨命上書皇帝說:『佛教未傳入前,中國國泰民安,國君、人民享高壽者大有人在。佛教傳入後,皇帝信佛供佛禮佛,但壽命不見得長,且信佛的君主大多在位短促,死於禍患。更有弄得國家大亂、民不聊生者。』接著,他又歷數佛教傳入後的種種禍害。最後,請求皇帝將這塊腐朽之骨付之於水火,永絕後患。憲宗看完這篇奏章,大發雷霆,覺得韓愈簡直就是在諷刺自己,盛怒之下,下令將韓愈處死。幸有大臣為之求情,才免於一死,貶到偏僻的潮州任刺使。

韓愈在宦海浮浮沈沈,環境常令他有志不得伸,但他並沒有放棄任何可以做事的機會,韓愈藉著文字,將其志其生命發揮到極致。他一掃南北朝以來形式主義的浮華文風,主張文章要有充實的思想內容,要言之有物。韓愈帶頭寫這樣的文章,他驚人的藝術魅力,震撼了當時的文壇。這場散文改革運動,在文學史上稱做『古文運動』。韓愈的奮鬥,不僅影響了當代,也影響了後來的宋代,振興了整整衰落了八個朝代的散文。

韓愈的生命是熱情活潑的,永遠向著積極光明公平正義的一面,他堅持原則,不讓自己的理想被環境及惡勢力限制住。他走該走的路,做該做的事。對不合理的事,他發出洪鐘般的聲音;對地方老百姓,他悲憫地伸出援手;在文壇上,他灌注健康的思想,驅走敗壞的文風。他的一生,雖不能得憲宗之心,卻深得匹夫匹婦之心;不能禁止朝臣對他的毀謗,卻能馴服兇惡的鱷魚;雖不能使自己一天安居在朝廷上,卻能享受地方人民為他立廟,百代祭祀。因為,他堅持的是真,是善,只有純淨的心靈才懂得欣賞他。

 

回中國名人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