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十七歲那年,碰上了旱災和蟲災,父母和大哥相繼死去,只剩下他和二哥。當時他家窮得連棺材都買不起,要向鄰居借錢,才葬了父母和大哥。隨後,朱元璋出家當和尚,因為當時只有寺院才有一口飯吃,但吃飯就得幹活。更可悲的是,天災戰亂,就連寺院也沒得吃了,只好出外化緣。
朱元璋二十歲那年,正恰紅巾軍起義,朱元璋投靠郭子興旗下。剛見面時,郭子興見朱元璋只齒伶利,就叫他換上軍裝。隨後,朱元璋成了郭子興的貼身隨從。朱元璋打仗非常勇猛,很快在軍隊中樹立了威信。不久,朱元璋發現郭子興等義軍首領有勇無謀。於是他就離開了郭子興,回鄉自己招兵買馬。
不久,朱元璋建立了自己的軍隊。他率領隊伍相繼打下滁州、和州等地,聲威大振。這時候,一位叫李善長的來見朱元璋,對他說:「想要得天下,就要學習漢高祖。」朱元璋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以劉邦為榜樣,以得天下為奮鬥目標。
及後,郭子興死了,小明王封朱元璋為副元帥,跟隨元帥郭天敘前去攻打南京。戰爭剛開始,郭天敘就被叛徒殺死,朱元璋當上元帥。不久,朱元璋率軍敢下南京,南京守軍五十多萬人投降了朱元璋。從此,朱元璋聲勢如日中天,他亦開始部署逐個消滅各地勢力。
朱元璋的勁敵是陳友諒。陳友諒本是起義軍領袖徐壽輝部下,他發動叛亂殺死徐壽輝,自立為王。
公元一三六零年,陳友諒自恃兵力強大,就向朱元璋進攻。當時,朱元璋與謀士劉基認真商議後,想出一個打敗陳友諒的法子。
原來,朱元璋手下康茂才以前是陳友諒的部下。康茂才就按朱元璋的計策,送去一封信,告訴陳友諒,康茂才率部隊在橋東投向他。
陳友諒一看,真的是康茂才筆跡,就一點也不懷疑,按約定來到橋東,誰知即陷入朱元璋的包圍之中。經過一場激戰,陳友諒幾經辛苦才從包圍中突圍。
陳友諒吃了個大虧,老羞成怒。經過三年的準備,他造出巨型戰船,率六十萬大軍,找朱元璋報仇。
當時,朱元璋只有二十萬大軍,但他毫不畏懼,準備迎戰陳友諒。在鄱陽湖裡,當陳友諒的巨型戰船駛至有效射程內,朱元璋命將士們向戰船射火箭。立刻,戰船燃燒起來,只見船上的將士成批被燒死,更多的人跳水身亡。朱元璋命將士們乘勝追擊。
不可一世的陳友諒帶著少數兵馬突圍,正要喘口氣,又聞追兵將至。陳友諒馬不停蹄,繼續朝鄱陽湖口退兵。
誰知,在鄱陽湖口,朱元璋早就佈下兵馬,就等著他出現。陳友諒剛露面,朱元璋一聲令下,萬箭齊下,一枝箭從陳友諒右眼入,後腦出,陳友諒當場身亡。
鄱陽湖大戰,是決定勝的一役,這場勝利,使朱元璋從群雄中冒起,從此奠定勝利的基礎。第二年,朱元璋滅張士誠。公元一三六六年,朱元璋滅小明王。第二年,朱元璋命徐達為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平山東。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稱帝,改國號明,是為明太祖。同年八月,徐達攻克大都,元順帝北逃。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