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西亞) - 藝術文化 - 雕刻

    兩河流域的雕刻藝術起源於蘇美爾。早在西元前4000年,兩河流域已產生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雕像。在那些圓雕像上,蘇美爾人往往是圓圓的頭,短短的脖子,臉上刮得光光的,沒有鬍子

    蘇美爾人的美術題材,除描寫宗教場面宴會慶典外,還有戰爭場面。在拉伽什出土的一塊兀鷹碑上,描繪了蘇美爾城邦國王率領部隊征戰的一個場面。這塊殘碑上國王的臉已經脫落,但可以看出國王身先士卒,後面緊跟一排方陣的士兵。他們頭戴戰盔、手持長矛,身上以大塊盾牌作掩護。在下一畫面上,國王勇敢地把長矛投向敵人,率軍奮戰。 這幅畫刻畫在石頭上,可以看出蘇美爾人的雕刻藝術還比較粗糙

    西元前2220年左右,蘇美爾人以拉伽什為中心,逐漸恢復了昔日的繁榮。這時,古蘇美爾風格和阿卡德王朝的粗獷風格結合起來,出現了短暫的"蘇美爾文化的復興"。

    蘇美爾人的浮雕幾乎和他們的歷史一樣古老久遠。大多數作品是表現虔誠的信念宗教傳說。在阿爾巴烏德出土的銅制獅頭鷹身浮雕,反映了蘇美爾人神話傳說中守護神英杜格的形象。這個古怪的神獸展開巨大的雙翼,雙翼下面有兩頭對稱站立的小鹿,彷彿正在受到英杜格神的嚴加保護。但由於蘇美爾人的古老傳說大多失傳,英杜格究竟是城邦的象徵、古老的神話傳說,還是一種宗教崇拜的偶像,至今依然是一個謎。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