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 藝術文化 - 雕刻

    中國物質精神文明的發展,直接影響到雕塑藝術。中國文明的發展如陶瓷青銅器玉器的精湛工藝,皇家的喜好民間的品味朝代的更迭的興衰,哲學思潮的傳播,社會風尚社會階層的轉變,民族文化的交匯,中外文化的碰撞……等等,都直接反映在雕塑上,從而具體地反映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通過這個專題「中國雕塑藝術」,你可以穿梭時空,探索中國雕塑之源,按時代檢視中國雕塑的發展概況,以及從雕塑藝術看中國歷史文明。

雕塑的應用

    雕塑是利用各種質材通過雕鑿捏塑形成的造型藝術以立體美去感動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出現具有實用功能的器具和圖騰崇拜的禮器,這些器物往往採取雕塑的形式出現(如陶器、青銅器等),隨著時代的轉變,以後又出現獨立的雕塑品。此外,中國傳統建築之中也包含一些裝飾性的雕塑,如門板窗欞屏風樑柱廊簷上的木雕石雕等。這些精美的作品構成中國雕塑藝術的長河。

雕塑的種類

    中國雕塑的種類,依出現的時代先後,大致可分為結合實用的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賞玩陳設公共雕塑及藝術創作。西方國家如希臘,由於利用大型質材大理石較早,公共雕塑的出現亦較早。而中國則利用小型的玉石泥塑以及青銅鑄造為多,因此結合實用的雕塑宗教性禮器的發展較快。

    中國雕塑是隨著工具器物的製作發展起來的,因此它使用的材質極其廣泛,涉及到玉石陶瓷金屬琉璃麵粉等等。其中玉石、陶瓷、青銅運用和發展的時期最長,最具有中國特色,是早期結合實用雕塑的代表。竹、木之類的材質主要運用於民間,特別是宋元以後,而近代發展起來的泥塑、麵塑則成為兒童市民喜愛的賞玩品

雕塑的製作

    中國雕塑製作的形式也極其多樣,既有圓雕浮雕透雕,也有具有繪畫性石刻磚雕(畫像石與畫像磚)。透雕常用於民間木構磚石建築裝飾中,與畫像石並列為最富有中國特色的雕塑製作。

    生產力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為雕塑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工具技術條件。在奴隸社會,貴族享用的工藝品大多由官方控制的手工業作坊生產,專業的雕塑工匠,既有民工,又有奴隸刑徒工奴,以後到封建社會逐漸出現身份自由的藝術匠師,到近現代又出現了獨立進行自由創作的雕塑家

雕塑的藝術

    中國雕塑藝術具有豐富的內涵,是各時代人文精神的昇華,社會生活的記錄,既具有表彰政治功勛的功能,在特定的社會,又是宗教精神的結晶。在歷史的進程中,通過文化交流,促進著國際文化藝術的發展。

    雕塑是利用立體造型來表現對象,它不同於平面的繪畫,既不顯示油畫的筆觸色彩,也無法表現中國畫的筆墨章法。觀眾欣賞雕塑不止於通過視覺、經過思維才能感受到物象的現實性。雕塑是利用立體造型的特點來表現人,觀眾直接感受到的就是具有現實性的立體物象這種美感不同於繪畫,更不同於文學等其他藝術,它是立體的視覺藝術美。研究雕塑藝術,就要探討這種特殊的藝術美學。

    此外,中國雕塑承傳五千多年的文化,在發展進程中,既繼承傳統又有每個時代的性格,匯聚成一種獨特的、深邃藝術語言,獨步於世界藝壇。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