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 藝術文化 - 繪畫

壁畫

    比雕像更有實際用途的是私人墳墓祭堂寺廟裡的壁畫。寺廟裡的壁畫還描述歷史故事

    前期王朝繪畫所發明的混合設計相當實用,例如,頭現側面上半身現正面腰和腿現側面,這是一般人最熟悉的一種畫法。其他繪畫習俗有:比紀念建築所有人大的畫像;輪迴(例如戰爭)代表一連串不斷的變動;以及得勝凱歸的法老揪著一位俘虜的頭髮。圖案多為人像叢林等大自然元素。動物側面表現,畫得比較自然。除了特殊企圖外,透視畫法並不受重視,因為透視畫法使物體變形。比例也不統一。

浮雕

古王國時期

    寺廟裡的壁畫,主題與宗教有關。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壁畫逐漸增多。這些作品描述亞洲人乘沙胡烈的船來到擄獲戰利品,甚至狩獵捕魚從亞斯文搬運花岡石柱;以及一群挨餓的人們

    最基本的食膳圖是源自私人石室墳墓的祭堂假門上方頂窗裡的古式木板或石板上的繪畫。這幅畫描寫死者坐著向右看著小桌上的一大盤食物旁邊站著一或多位親戚和隨員。許多時候,這幅景象也出現在牆壁上,成為一群生活畫裡的一部分。

中王國時期

    地方風格興趣,帶來一種身形修長長四肢新比例觀念狂放的姿勢粗糙的臉孔反映出新創作群的加入。構圖變得稀疏。某些淺浮雕等的遺蹟中,仍刻有最生動的寫實景象,例如,收集紙草造船放牛等過程。寺廟和墳墓裡的浮雕比古王國的浮雕熱鬧、活潑。

新王國時期

    新王國時期,底比斯西區的貴族墳墓祭堂竭力模仿寺廟裡的巨大浮雕。浮雕的風格轉為人物線條柔順臉型瘦削的小型畫,襯托皇室的作品。

    帝國時期的寺廟廣大,廟裡大部分壁畫和在各個廳裡舉行的宗教儀式有關。風格採傳統正式的凸浮雕,通常相當高雅,就像在阿比多斯塞提一世廟裡的浮雕。

    這些用凹浮雕巧妙雕出的龐大構圖並不依賴區間系統。它們在混亂的馬匹戰車步兵中間,大膽創造出空間停止移動的感覺,而由戰車上的巨型法老統領整個畫面。這是大型歷史故事在浮雕史上登峰造極之時。不過,儘管在陳述細節與比較法老權勢及敵人混亂上表現得很成功,但構圖缺乏一致

晚期王朝與其後

    寫實主義的風潮只盛行到第二十王朝,因為統治底比斯的阿蒙祭司恢復了傳統主義格瑞勾羅馬廟(Grego-Roman)的寬廣牆壁刻了傳統的壁畫景象。這幅壁畫的組織嚴謹框在直行象形文字與水平條文形成的垂直欄內。這樣大膽的雕刻呈現出技巧成熟的曲線。位於赫爾莫波利斯西區的佩托西利斯墳墓祭堂(西元前325年)把傳統喪葬題材以埃及式手法很獨特地表現在有柱的大廳裡,後來嘗試在以希臘式工匠聚集姿勢為主的壁畫裡,照一定大小比例融合希臘和埃及的風格

繪畫

    尋遍整個埃及繪畫史,顏料來自礦產,大多是黃褐土,這些礦產藉蛋白為媒介加以混合。畫筆用蘆草平直的尾端製成

王朝早期的繪畫

    最早期的壁畫畫在荷塞爾墓迴廊形祭堂的護牆板上,畫中運用了一種很精細的手法描繪葬禮所需的設備

    直到古王國末期,地底下的墓室已經開始畫上詩文和上方有橫飾帶的葬禮設備

中王國時期

    中王國時期的墓畫承襲古王國晚期的畫法,在增加摔角地方戰爭等題材。摔角畫裡的區間多達8個,每個高約30公分,畫面放置在一塊護牆板的上方,畫面上方為一片由數百對活潑人形所組成的開克橫飾帶。不過其他繪畫的構圖都很有秩序。真正描繪細膩的美術作品是動物生活畫

新王國時期和末期王朝時期

    繪畫進一步的發展卻犧牲了浮雕。在皇家墳墓寬廣走廊和大廳裡的壁畫等於葬禮紙草的放大圖,甚至線條風格也借用葬禮的紙草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