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下一個平凡故事

(中部)

風中勁草

作者:蔡青樺﹝心雨﹞

〈1〉


           1965年10月初,這個星期日早上天陰清涼。大街牆壁上電影畫報色彩奪目,各式各樣的小販攤一檔挨一檔擺著,小吃攤的熱氣一團團的騰起又散開去,陰天下顯得滿街有一種暖意。張世雄順著街道踽踽閒蕩,在賣明星照片的攤檔翻翻看看後,偏側著身子擠進那壅塞著似釘在書店地上不願移動一下身子的老中青男人間,就那樣背貼背、身挨身擠在那深而窄長的舊書店裡打書釘。書店門前一角,一個瘦老頭守著個紙皮箱賣鹹香花生。門的另一邊蹲個中年乞丐,低著灰白散亂的頭髮,間歇地吹一小段口琴,他的舊口琴擦得晶亮。小販的叫賣聲,小吃攤販的碗筷碰擊聲,手推木頭車的吱嘎聲,路上的汽車、巴士,大人、小孩的言談笑語、夾雜著車氣、人氣、食物味,卡卡軋軋、嗡嗡哈哈地交疊織出煩雜而 有生氣的街。


     足一個多小時,張世雄堆在那些發出霉潮味的老舊書香中,那各種溫濕身體氣味,和男人因吸煙日子久了呼出帶著濃烈菸草味的呼吸中 。最後;摸摸褲袋,掏出零錢,點算足夠了兩元買下一本教塑膠啤機機模的袋裝書。他翻看了這本書好幾次了,上回數過書頁是足全的,這回翻看了其他幾本同類的書籍後,覺得還是這本說得詳盡、還附有手劃圖本,又剛好放進上衣袋的大小,當然,他還是再一次小心數了頁數,檢查了是否有破頁的。


  他又沿街逛去,每走一步,放在上衣袋的書就輕輕的碰一下他的左胸,走著走著,一碰一碰的,他感覺一種生活裡的實在,心裡湧起一種輕渺渺的滿足,肚子就覺空起來。


  沿馬路鐵欄杆這邊結了一排一掛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紙旗,和馬路對面鐵欄杆那邊的五星旗幟映對著,再又有些居民各為其主的在窗戶上掛上的小旗,加上那些插在窗邊下沿向外伸延的竹竿上那些長短大小不一,隨風輕擺的各色各式衣褲,再對映那邊學校屋頂上旗桿飛揚著的英國米字旗,一個旗海和諧的十月星期日早上。


  涼茶舖對開鐵欄杆前的粉仔麵檔,檔主腳後地上放著三只用油罐改制成的鐵桶,一只堆疊著吃用過的碗筷,兩只盛著半清不清的水。張世雄要了一碗熱騰騰的豬油渣粉仔,再又在右手邊的豆漿檔喝了一杯熱豆漿,背脊微感汗熱,肚子和心都一樣踏實。


『香港工業家認為必需發展『工業多元化』以對抗保護主義......』


『財政司郭伯偉說香港工業應按市場經濟調節自由發展......』涼茶舖內〈麗的呼聲 〉新聞廣播著。
 

『今晨兩名大陸非法入境者在火車行駛途中跌落路軌死亡......香港政府為今年大量湧入的難民考慮加緊設定新的邊防政策......』


  他心情一陣沉悶......。放下那只杯口起了一圈鋸齒形狀黃漬的膠杯。豆漿檔的阿伯隨即把杯子在腳後那桶中用手洗刷了幾下,水滌滌的放回木頭車檔上的杯隔裡。他沿著熱鬧的街道無目的閒蕩,天上有厚重的雲層,把日光和風擋住了。『今晨兩名大陸非法入境者在火車行駛途中跌落路軌死亡』這段新聞廣播重複又在他腦海迴旋。想起兩年前和鐵牛的艱苦經歷,他背脊還是會起了一陣冷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