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事件 |
1月22日 |
英、美軍隊在義大利安其歐的德軍陣地後方降落。 |
2月2日 |
蘇聯軍隊進入愛沙尼亞,並向拉脫維亞進軍。 |
美國海軍陸戰隊攻克馬紹爾群島的洛爾拿穆島,五天之後,美軍又佔領瓜加林島。 |
2月21日 |
東條英機獲任命為日本陸軍參謀總長,成為軍事獨裁者。 |
3月20日 |
納粹為了解除巴爾幹半島所受的威脅,揮軍進入匈牙利。 |
4月5日 |
戴高樂將軍成為設在倫敦的法國臨時政府領導人。 |
4月22日 |
麥克阿瑟將軍率領美軍登陸荷屬新幾內亞的荷蘭第亞島。 |
5月9日 |
蘇聯軍隊收復塞瓦斯托波海軍基地。 |
5月18日 |
納粹軍隊從卡西諾修道院撤退,為期三個月的大包圍於是結束。 |
5月23日 |
盟軍從義大利安其歐的灘頭陣地發動攻勢。 |
5月25日 |
德軍放棄由安其歐至德拉西納的整段義大利海岸。 |
6月4日 |
英、美軍隊拿下未受德軍摧毀的羅馬。 |
6月6日 |
為歐洲登陸日(D_Day),以艾森豪為首的盟國大軍登陸諾曼第,對希特拉的歐洲堡壘發動籌劃已久的大攻勢。 |
6月13日 |
德軍首次用V-l導彈襲擊英國。 |
6月14日 |
戴高樂將軍巡視諾曼第。這是他四年以來第一次重臨法國。 |
6月15日 |
美國首次派出B-29型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轟炸日本。 |
6月19日 |
在菲律賓海大戰中,美國的艦載機襲擊位於馬利安納群島與菲律賓呂宋島之間的日本艦隊。 |
6月27日 |
在法國瑟堡港的德軍停止抵抗。 |
7月9日 |
經過二十五天的激戰之後,美軍攻佔馬利安納群島的塞班島。 |
7月11日 |
蘇聯紅軍突破拉脫維亞及立陶宛兩國的邊境。 |
7月18日 |
英國第二軍在法國的康尼攻破德軍防線。 |
7月20日 |
拉斯敦堡的希特拉東普魯士總部發生爆炸,希特拉僅受輕傷,行刺計劃失敗。 |
7月21日 |
美國海軍陸戰隊及步兵在關島建立灘頭陣地。 |
7月26日 |
美軍在法國聖羅以西突破德軍防線。 |
8月10日 |
美軍苦戰三個星期,終於佔領關島。 |
8月11日 |
盟軍迫近佛羅稜薩,德軍棄守,該城安然無損。 |
8月15日 |
盟軍在法國南部的康城與土倫之間發動攻勢。 |
8月21日 |
美軍裝甲縱隊到達巴黎南面及北面的塞納河地區。 |
8月23日 |
羅馬尼亞向蘇聯投降,並加入盟國陣營。 |
8月25日 |
巴黎獲解放,德軍司令向勒克萊克將軍投降。 |
8月27日 |
艾森豪將軍在布德雷中將陪同下進入巴黎。 |
9月3日 |
陸軍中將鄧普綵摩下的英國第二軍解放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
9月4日 |
芬蘭及蘇聯宣布休戰。 |
9月5日 |
蘇聯向保加利亞宣戰。 |
9月8日 |
德國發射第一批V-2導彈襲擊英國首都倫敦。 |
9月9日 |
保加利亞與蘇聯簽署雙邊休戰協定。 |
9月10日 |
羅斯福與邱吉爾在魁北克舉行大戰期間的第九次會議,也是兩巨頭在該城舉行的第二次會議。 |
9月17日 |
盟國空運部隊深入荷蘭,進行巿場花園行動。 |
9月24日 |
蘇聯軍隊從波蘭出發,深入捷克三十二公里。 |
10月3日 |
在波科莫洛斯基將軍指揮下的華沙抵抗軍,經過兩個月的苦戰後,終於向德軍投降。 |
10月20日 |
美軍在菲律賓中部的雷伊泰登陸。 |
10月23日至26日 |
雷伊泰灣戰役,日本艦隊損失慘重,美國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被擊沉。 |
11月6日 |
史達林宣布廢除與日本簽訂的中立條約。 |
11月7日 |
羅斯福連續四屆當選為美國總統。 |
11月12日 |
德國戰艦提匹茲號在挪威特羅素對開海面被英國皇家空軍炸沉。 |
11月24日 |
駐塞班島的美國B-29型轟炸機大炸東京。 |
12月16日 |
德軍在阿登地區發動大規模反攻,是為凸出部之役。 |
12月26日 |
在凸出部之役的要塞巴斯通,麥考利夫少將指揮的美軍由從南方推進的盟軍先鋒部隊接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