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事件 |
1月9日 |
麥克阿瑟將軍麾下的部隊在呂宋島馬尼拉以北大約一百六十公里的林嘉延灣登陸。 |
1月17日 |
蘇聯派出軍隊攻佔波蘭首都華沙。 |
1月20日 |
匈牙利臨時政府與同盟國簽署休戰協定。 |
1月27日 |
立陶宛的麥美耳獲得解放,蘇聯完全控制該國。 |
1月31日 |
邱吉爾與羅斯福在英屬馬爾他島上會面,此次會談是雅爾達會議的前奏。 |
2月3日 |
美軍進入馬尼拉。 |
2月4日至11日 |
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舉行雅爾達會議,策劃如何控制德國及其他已被解放的東歐國家。 |
2月19日 |
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距東京一千二百公里的硫磺島。 |
2月23日 |
美國海軍陸戰隊奪得琉磺島的摺缽山。 |
3月4日 |
芬蘭對德國正式宣戰,實際的宣戰日期則追溯至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五日。 |
3月7日 |
美國第一軍在里馬堅渡過橫跨萊茵河的魯登道夫大橋。科隆落入盟軍手中。 |
3月9日 |
空前龐大的B-29型機群轟炸東京,夷平市內四十二平方公里土地,炸死十萬人。 |
3月26日 |
美國海軍陸戰隊穩握琉磺島。 |
4月1日 |
美軍進攻東京以南五百四十多公里的沖繩島。 |
4月7日 |
日本政府改組,鈴木貫太郎出任首相。 |
4月12日 |
羅斯福總統逝世,杜魯門繼任為美國總統。 |
4月13日 |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落人蘇軍手中。 |
4月16日 |
蘇聯軍隊沿著七十二公里長的戰線推進,對柏林作最後一擊。 |
4月25日 |
美國及蘇聯的軍隊在易北河畔的土高會師,互相慶祝此一歷史性時刻。 |
四月二十八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婦,以及十六名篤信法西斯主義的親信在義大利科木湖畔的一個小村默齊格拉,被人刺殺。 |
4月30日 |
希特拉於柏林總理公署地下室中自戕。 |
蘇聯國旗在德意志帝國國會大廈頂上飄揚。美軍從達豪集中營釋放了二萬三千人。 |
5月2日 |
柏林落人蘇軍手中;義大利北部的殘餘德軍部隊投降。 |
5月3日 |
英軍收復緬甸首都仰光。 |
5月7日 |
德國在法國里姆斯舉行的一項儀式中,向各同盟國及蘇聯正式無條件投降。 |
5月8日 |
歐洲勝利日。美國及其盟友大事慶祝。 |
5月9日 |
由朱可夫元帥代表蘇聯,凱德爾元帥代表德國在柏林簽署的德國投降書,獲得批准。 |
6月5日 |
美、英、蘇、法四強,共同宣布德國戰敗。四強接管德國,將該國劃分為四個佔領區。 |
6月21日 |
沖繩島戰役結束,美軍獲全面勝利。 |
6月26日 |
五十個國家的代表在舊金山簽署世界安全憲章,成立聯合國。 |
7月4日 |
麥克阿瑟將軍宣布菲律賓全國重光。 |
7月5日 |
邱吉爾在英國大選中失敗,艾德禮領導的工黨上台。 |
7月16日 |
首枚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亞拉摩戈多市試爆成功。 |
7月17日 |
波茨坦會議在德國舉行,杜魯門、邱吉爾(後出艾德禮取代)史達林出席會議。 |
8月2日 |
發表波茨坦宣言,和平條款令德國人有來日維艱之感。 |
8月6日 |
美國的原子彈投落廣島,幾乎毀滅整個城市。 |
8月8日 |
蘇聯對日本宣戰,並且進軍東三省。 |
8月9日 |
美國把另一枚原子彈投落日本長崎。 |
8月14日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天皇裕仁向全國人民宣布日本戰敗。 |
9月2日 |
日本投降儀式在停泊於東京對開海面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外相重光葵及一些軍事領袖簽署投降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