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剋星」火箭筒
當德軍部隊在非洲繳獲了美軍的M9A1式巴祖卡火箭發射器,他們發現自己一直以來所使用的反坦克槍與之相比的眾多缺點,並迅速將其送回本土進行研究。他們發現巴祖卡幾乎就是簡單的一支鐵管,容易大量生產,並且可以裝填迅速。德國工程師對其進行了重新設計,於是便誕生了 「鋼鐵剋星」火箭筒(Panzerschreck ,英文翻譯為Tank Terror)。
「鋼鐵剋星」火箭筒長164釐米,重9.25公斤,為一款肩射型火箭發射器,它利用電子點火發射帶火箭推進的榴彈。該發射器有一個鐵筒和一套乾電池供電的電子點火裝置組成。
雖然它是參考了巴祖卡火箭筒後研發的,不過不像巴祖卡火箭筒,「鋼鐵剋星」火箭筒擁有較長距離攻擊能力, 它的火箭彈在飛離發射管以後會繼續燃燒噴射,所以有著更強大的穿透力和高達150米的射程,並且能夠有效的穿透任何一型盟軍戰車。它在1943年開始投放部隊使用。
「鋼鐵剋星」火箭筒有很多不同的型號,最早的型號是RPzB 43,後來因為設計太危險,很容易灼傷使用者,所以必須佩戴防毒面具和手套發射。因此在1943年10月被新型的RPzB 54替代。1944年,RPzB 54/1問世,採用更短的火箭彈。據統計各種型號的「鋼鐵剋星」共生產了289151隻。戰爭後期還曾研製過威力更大的105毫米口徑版本,但是沒有能夠投入量產。
「鋼鐵剋星」火箭筒最常配備於德軍步兵部隊,並成為德國最出名的反戰車武器。其一發足以擊毀任何的盟軍坦克的威力,如果再加上經驗豐富的戰鬥小隊,就足以成為盟軍裝甲車輛的噩夢。有鑒於此,盟軍盡量採取一些措施來對抗威力強大的 「鋼鐵剋星」,例如在裝甲上堆放沙包等措施,不過效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