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導彈

1942年12月,FI-103無人駕駛飛行器(後來的V1導彈)試驗成功。納粹的宣傳部長戈培爾知道後,喜出望外,親自把這種飛行器命名為「V1」火箭。V是德文Vergeltung
waffe(復仇武器)的縮寫,表示德國要用這種武器去報復。
V1導彈由火箭專家布郎研發,又名FI-103,研發代號為FZG-78。這種導彈由1936年開始研發,到了1943年研發成功,歷時7年。V1被稱為現代巡航導彈的始祖
,它使用一具AS-014脈動噴氣發動機。由於在飛行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刺耳的聲音,所以被人稱為「嗡嗡飛彈」。V1導彈全長7.9公尺,發射重量2180公斤,採用中單翼
,翼展長度5.3公尺。彈頭部份裝填有700公斤阿馬托高爆炸藥。其最下射程240公里,最大飛行高度915公尺每秒,命中精度以公里計。V1導彈採用傾斜滑軌方法發射
,滑軌長約100公尺。由於受當時技術所限,V1導彈的導引系統不是很先進,因此,其飛行成功率也較低。其次,飛行速度慢很容易被擊落,也是它的弱點。
V1導彈由1944年6月13日開始投下倫敦。從6月到8月,有145萬居民從倫敦疏散出去。三個月中,倫敦有幾萬橦建築物被炸毀,2萬餘人死亡呢!
回到「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