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349火箭戰鬥機

從1944年春天美軍的P-51野馬式開始投入戰場後,這種高性能的護航戰鬥機使得盟軍的轟炸機群一次次如入無人之境般對德國的工業區展開撲天蓋地的轟炸,甚至連各大城市也難以倖免,這使得德國原本吃緊的物資問題險的更為嚴重,因此為了保存作戰能量,德軍必須要能夠有效屏護自己的國土。機於上述理由,德國空軍展開了新戰機的研發,並在1944年秋天徵求新一代的火箭攔截機。

在德國空軍提出計畫後,梅賽希密特的Me P.1104、容克斯的Ju EF127、亨克爾的He P.1077,以及巴赫的BP-20參與競標,BP-20雖然操縱性較好且機身方便大量製造和回收,沒有起飛和降落等較危險的過程,不過德國空軍卻對其有不安定感,因此選定了容克斯和亨克爾這兩個較保守的設計。但是BP-20的設計者埃利希•巴赫博士不死心的找上了當時納粹的蓋世太保頭頭希姆萊斡旋,加上都尼爾廠和德國空軍的戰鬥機總監賈南德都對BP-20給予相當大的支持,因此BP-20重新得到德國空軍的採用,並改型號為Ba-349毒蛇式戰鬥機。

Ba-349毒蛇式戰鬥機的設計相當簡單,在幾乎全木質結構的機身中安裝了一具大推力的華特HWK 109-509 C-1雙噴嘴火箭發動機,採垂直發射時還在機尾兩側各加裝2具斯密丁533固態燃料火箭,加上機翼短小重量輕,裝有1組R4M火箭彈作武器。Ba-349的爬升速度相當快,只要一分鐘內就能竄升到11000公尺的高空,另外座艙附近特別加裝了防彈裝甲以防止乘員被敵機擊斃。而在垂直發射時,Ba-349必須要先架到一座24公尺高的發射台上,然後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快速爬升,然而毒蛇的爬升速度實在太快,因此它的操作系統被設定在拋棄固態燃料火箭前各控制舵面為鎖制的狀態,直到拋棄固態燃料助推火箭後操作面才恢復。另外毒蛇的機身設計也很有趣,後機身和火箭發動機被設計成可以一起被拋掉,當然前部的機鼻和座艙罩也是可拋棄式的以方便飛行員跳傘,聚脂製成的透明鼻尖整流罩內裝有大量的火箭彈用來攻擊敵機,本來還有設計安裝兩門Mk108 30mm機砲的設計,不過由於毒蛇的運動性太差因而放棄了。毒蛇不僅名字可怕,駕駛起來更膽戰心驚。它先飛抵盟軍轟炸機的高度,然後發射出火箭彈,射擊完後的毒蛇,變由駕駛員手動將機尾、機首和駕駛艙分離,其中裝有火箭發動機的機尾利用降落傘落回地面,方便回收再用。駕駛員則在拋棄掉機身稍後跳傘,以避免被空中的機身擊中。

從1944年11月開始,Ba-349開始由He-111轟炸機於5500公尺高空進行曳航以測試操控性,結果讓人滿意,不過由於華特的工廠被盟軍轟炸,因此用作動力源的火箭發動機一直到1945年2月才裝上了原型機。在接連的無人垂直發射測試後,在1945年2月28日,毒蛇進行了首次的載人測試飛行,不過座艙罩在發射後5秒便脱鎖,而且明顯的擊中了測試飛行員希伯特中尉,原型機當場機毀人亡,不過隨後的載人測試卻不再發生意外平安的結束。1945年4月,10架毒蛇被部署在盟軍轟炸機飛行的路線上準備進行攔截,不過由於盟軍地面單位推進的速度太快,很快的德軍不得不放棄這幾架已經完成戰備的毒蛇。然而儘管德軍在臨走前對發射站進行了相當程度的破壞,3架的Ba-349還是落到了美軍的手裡。在戰後,這三架毒蛇在美國本土進行了一些測試後,一架在測試終於空中爆炸報廢,倖存的兩架一架進了美國的航空博物館,另一架裝有華特HWK 109-509A型的原型機後來被送回了德國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館中展示。

 

回到「戰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