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火式戰鬥機

1940年為了準備侵入英國,德國空軍集結了強大的空中兵力,打算以沉重的空中打擊迫使英國就範。於是英國皇家空軍的戰鬥機司令部挑起了保衛英國的重任。當時英國絕大部分的作戰飛機,包括颱風式在內,均非德國新銳機種的對手,數量尚不多的噴火式便成為對抗德國Me-109的主力。在完全以空中作戰形式進行的不列顛之役中,德國損失的一千多架飛機幾乎有一半是被噴火擊落的。若說噴火是解救了英國的戰鬥機,那亦毫不為過。
      

噴火式是英國第一架全金屬蒙皮包覆的戰鬥機,其設計源起於在戰前歐洲最負盛名的修耐德(Schenider)盃競速比賽中獲勝的、由英國超級水兵(Super marine)公司設計的一種低單翼的高速水上飛機。噴火的原型機於1936年首次飛行,而正式量產的噴火一型則在19385月推出。其後,噴火的衍生型不斷推陳出新,包括皇家空軍及海軍使用的海火各系列,噴火的衍生型號多達三十餘種。

噴火式長9米,高3.8,重2182公(1B型)至3040公(14E型)。噴火式的性能相當不錯14E型的爬升率達1396米每分鐘, 最高時速721公里,續航力能達到740公里。

噴火式擁有強大的火力,其中最先進的14E型兩翼裝有希斯潘諾20毫米機炮和白朗寧12.5mm機槍各1門兩翼分別可外掛1枚250磅炸彈或4枚火箭,真是架可怕的戰機

噴火式還有一種艦載衍生型名叫海火式。雖然海火機加裝了不輕的艦載裝備,但除了海火1B型(由噴火5B型修改)外,性能都算不錯。海火式自2C型開始,便採用了四葉式螺槳和方便艦上所做的部分修改。海火式自45型開始,產量都不到200架,45型和46型甚至僅有二位數的產量,僅47型製造了140架,47型還曾經參加過韓戰和馬來西亞等地的戰役,海火式共生產了2556架。

二次大戰 除了英倫三島及歐陸上空之外,在地中海、北非、太平洋戰區的澳洲、緬甸、馬來西亞及新幾內亞等地也都可以見到噴火的芳蹤。到了大戰之後, 英國雖然已有一些類似流星的噴射機,但噴火戰鬥機仍活躍了一段時間。除了各地的航空博物館,今日我們仍然可以在某些航空展中,見到噴火式戰鬥機飛翔天際。

 

回到「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