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式戰鬥攻擊機

颱風式戰鬥攻擊機在諾曼第登陸後在法國創下十分理想的戰績,但其實它的發展卻十分多災多難。由於英國剛發展颱風時,是打算用作戰鬥機使用的,但颱風的高空性能不是很好,使英國差點兒想放棄這個計劃。

但是颱風式多災多難的命運不僅如此,首先是英倫空戰使得颱風式的測試進度大為落後,接下來由於颱風式的主翼偏向前方,螺旋槳強大的氣流把颱風式做高速測試的原型機差點從翼根撕裂掉,所幸飛行員靠技術克服才沒有造成空難,不過颱風式的翼根蒙皮也被斯開了,加上起飛時軍刀發動機的扭力很強,稍有不慎可能會失事。為了克服這些問題,颱風式的翼根被不斷的加粗以確保強度,同時也把散熱器移到了機首下方避免產生發散效應。

經過修改的颱風式在1941年開始由格洛斯特和霍克公司的生產線進行生產,並在9月時編給駐守在達克斯福基地的第56和第609中隊使用。不過由於發動機性能極不穩定,導致爬升力和高空性能表現不佳,加上在高速俯衝時發現平尾對操控反應遲鈍,多架戰機在俯衝時墜毀,因此這批颱風是僅能用慘烈來形容,甚至英軍內部還出現要求該機終止服役的聲音。不過在實戰中也發現颱風式雖然在爬升力和高空性能表現不理想,不過颱風式的低空運動能力相當優秀。在經過一連串對機身的修改後,颱風式的戰力在1942年底開始顯現出來,不僅對低空來襲的德軍戰機,特別是Fw-190產生了很大的威脅,也開始對法國北部的德軍地面單位做一些戰術上的攻擊

在轉任對地攻擊任務後,飛行員發現颱風式相當適合進行這類的任務,這是因為颱風式的發動機馬力大,低空速度快而且籌載量高,加上颱風式低空運動性極佳、機身結構也較為結實,對地攻擊時相當得心應手,因此和美軍的P-47相同經常對德軍的地面單位進行掃蕩任務。在加裝了英國製的60磅火箭彈後,颱風式的對地火力更加強大,更創下在法萊茲口袋一次擊毀175輛坦克的優異紀錄。在諾曼地登陸時共有26個操作颱風式的中隊參戰,在密接對地支援攻擊上扮演了相當吃重的角色,就連德軍的裝甲王牌魏特曼也是在虎式戰車上遭到颱風式的空襲身亡。不過由於颱風式的機頭粗短,在遠距離時時常被誤認成德軍的Fw-190,參戰早期層發生過誤擊事件,因此在諾曼地登陸時所有的颱風式都塗上由黑白條紋相間的識別塗裝,以免發生誤擊事件

颱風式除了量產的戰鬥轟炸機型F.IB外,還有兩種衍生型。一為F.R.IB的偵查機型,另外一個則是加裝有AI雷達用來攔截夜間低空凸入敵機的夜間戰鬥機型N.F.IB。颱風式一共生產了3330架,其中3315架為格洛斯特公司製造,而除了早期的300架颱風式先期生產型外,全都改使用滑軌式的氣泡式座艙罩取代原本的重框架座艙罩(重框架座艙罩在座艙左右各有一扇車用型艙門)

 

回到「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