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斯親王號戰艦
威爾斯親王號戰艦於1937年動工建造,1939年下水,1940年服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造的喬治五世級的最新戰艦之一。該艦最大長度227米,滿載排水量為43,000噸,航速28節,裝有兩座四聯裝360毫米主炮和一座雙聯裝360毫米主炮,同時還裝有多門防空炮和兩架偵察機。舷裝甲厚度381毫米,主甲板裝甲厚152毫米。尤其是該艦的抗沉設計精良,整個艦體分成23個主水密隔艙,被稱為「不沉之艦」。
威爾斯親王號的首戰是決戰俾斯麥號。當時,俾斯麥號於下水後,一舉一動都被英國的偵察機紀錄,英國每天都會派遣偵察機到波羅的海監視俾斯麥號,深怕一個不留神,讓他鑽進了大西洋,這對可對說是英國生命的海上船團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不過俾斯麥號在1940年5月起航時,很湊巧的英國偵察機誤認了一艘大型商船是俾斯麥號,因此在他到達挪威峽灣之前,都沒有被發現,直到他正在航行時,被一架皇家空軍的噴火式戰鬥機發現,這時皇家海軍才意識到大難臨頭了。所有在北海附近的軍艦都被要求搜索俾斯麥號,而英國則派出了戰艦威爾斯親王號和戰鬥巡洋艦胡德號緊急前往冰島攔截俾斯麥號。
5月24日清晨5時22分,英德雙方都發現了對方,隨即發生了砲戰,由於英國艦隊在海峽中陣型施展不開,加上英圓曾一度誤認歐根親王號為俾斯麥號,胡德號遭到了集中攻擊,俾斯麥號的主砲擊中了胡德號後甲板下方的彈藥庫,爆炸火柱衝上了200公尺的空中。在短短的5分鐘內胡德號就折成兩截沉沒了,全艦1419人中只有3人生還,另外俾斯麥號還擊退了威爾斯親王號。
1941年12月2日,日本禦前會議做出與英美開戰的決議,進攻馬來亞之部隊已經完成武裝,準備南下,預定是12月8日發動奇襲登陸。英國得知情報後,組成「Z」艦隊,前往新加坡。
12月9日,日潛艇在昆山群島以南發現「Z」艦隊的兩艘主力艦威爾斯親王號和卻敵號,駐守泰國基地的日本空軍機群準備進攻英艦。希望以戰術及數量上的優勢,抵消艦炮威力的不足。
英國遠東艦隊艦隊的末日已經快到了。這次作戰,英國戰艦面對著速度奇快的日軍魚雷機真是束手無策。習慣了英國劍魚式緩慢投雷的時速,面對日機非常快逗投雷的時速真是嚇呆了。更由於魚雷機數量上的優勢(50架),造成日軍如此輝煌的戰果。
1941年12年10中午,激列的海空戰展開,威爾斯親王號一面閃著飛竄而來的魚雷,一面以大大超過日軍戰列艦的對空炮火向日機攻擊。威爾斯親王號共被七枚魚雷命中,引發火藥庫爆炸,在海面上撐了30幾分鐘。遠東艦隊司令菲立普死不肯離開,到了
下午2時45分,終於完全從海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