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9大烏龜重型突擊坦克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歐洲激烈地進行。當時德國軍隊裝備的虎式重型坦克,已在列寧格勒附近首次參戰,蘇軍在大量裝備先進的T-34坦克後,又在加緊研製重型坦克,對付德國的坦克攻勢。英軍雖然也裝備了維克斯6噸坦克、馬提達坦克、十字軍坦克、克倫威爾坦克和邱吉爾坦克,但是它們大多是重量較輕的步兵戰車和巡航戰車,缺少一種裝甲堅強、火力強大的重型坦克,因此,迫切需要一種 重型突擊坦克。
經過一番準備工作,設計師們從1942年夏季開始設計。當時沒有合適的大口徑火炮,只有選用了3.7英寸防空炮作為坦克炮。車體前部安裝了一挺比塞式7.92毫米口徑機槍,車體頂部的機槍塔上也裝了2挺機槍。為了提高防護能力,車體前部安裝了225毫米厚的鋼板,最薄的裝甲也有35毫米厚。坦克的車體長7.24公尺,如果把炮管計算在內,全長超過10公尺,寬度將近4公尺,高約3公尺左右。戰鬥狀態重達75.2噸。由於體積龐大,操作十分廢力,共有9名人員駕駛坦克和操作武器。儘管採用了600馬力的發動機,但是最大行駛速度只能達到每小時l9公里。大威力的火炮是當時英國戰鬥車輛上使用的最大的一種火炮,發射的炮彈可以擊穿各種坦克的裝甲,可是左右方向 轉動的範圍只有40度,作戰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由於在試驗過程中不斷改變設計,結果未能投入生產,戰爭就宣告結完,直到1947年才製成6輛樣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