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152自走榴彈炮

蘇聯於1941年開始留意用來支援步兵的德國三號突擊炮的炮管。他們很快地察覺到有必要設計一款類似的武器,所以開始以他們成功的戰車為基礎來設計一系列自走加農 炮。像SU-76用了T-70的炮座、T-34則被用來建造SU-122,不過重型KV-1戰車卻提供了製造真正大型火炮平臺的最佳機會。

兩項企劃開始產生一些相當不尋常的結果。KV-6為其中的一款設計,具有兩門45毫米反坦克炮與一門76毫米反坦克炮;另一款則是KV-7,它裝備了兩門76毫米反坦克炮,可同時對同一目標開火。史達林第一次看到這些設計時有點驚訝並批評說:「為何要有三門火炮?我們只要一個,一個好的就夠了。」他的反應讓這兩項企劃畫上休止符。

接下來在比較輕的KV-1S炮座上多產生出兩種設計:KV-12和KV-14,它們都裝備了一門203毫米榴彈炮與一門152毫米榴彈炮。 其中KV-14裝備一門152毫米ML-20型火炮。1943年2月初,原型車KV-14的開發工作完工了。1943年2月14日,GKO批准KV-14突擊炮正式生產裝備部隊,並重新命名為SU-152。1943年3月1日,切爾亞賓斯克開始批量生產SU-152。到1943年底,一共生產了704輛SU-152突擊炮。

SU-152使用的ML-20型炮射擊初速達到655米每秒,可以在2000米的距離上垂直擊穿110毫米的裝甲。它所使用的穿甲彈重量為48.78公斤,破甲彈重量為43.6公斤。儘管最初開發這種自行火炮的目的是對步兵實施近程火力支援,其實它也可以作為反坦克自走炮來使用。由於ML-20火炮後座力很大,所以該車沒有採用坦克炮塔結構,取而代之的是安裝火炮的隔艙。由於採用了複雜的裝填方式,ML-20火炮每分鐘的射速僅為2發。所有的SU-152突擊炮都裝備了10-RK-26型無線電以及TPU-3型內部通話機。它的底盤則是採用了仍在生產的KV-1S坦克的底盤。

SU-152是在庫爾斯克戰役第一次使用,並立刻展現出令人難忘的成效。一支擁有12門SU-152自走 炮的軍團在三週內摧毀了12輛虎式坦克和象式驅逐戰車,這還不包含其他戰車和自走炮。只要有SU-152的支援便能輕易拿下敵方碉堡,於是被軍隊暱稱為「動物獵殺者」 ,專門捕殺德國的虎、豹、象。大戰末期,由於出現了更完整且防護更佳的ISU-152,於是「動物獵殺者」被逐漸淘汰。

 

回到「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