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U-152自走榴彈炮
ISU-152及ISU-122、ISU-122S這3種重型突擊炮都是基於IS-2重型坦克的底盤。它們的很多結構和部件也都和IS-2坦克一致(它們的燃料箱有所區別),因此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1944年春季起,蘇聯各重型自走炮兵團(俄文縮寫為TSAP)都開始用ISU-152和ISU-122突擊炮換裝SU-152突擊炮。所有裝備ISU系列突擊炮的團都是精銳的近衛部隊。到戰爭結束,蘇聯一共組建了56個重型自行炮兵團。每團配備有21輛ISU-152或ISU-122。蘇軍將這些重型突擊炮執行一致的戰術任務。
不過可惜ISU-152卻在反坦克這方面表現平平,主要是因為它沒有裝備穿甲彈以及過低的射擊初速。戰後很多西方資料中稱ISU-122為坦克殲擊車,而稱ISU-152為突擊炮的原因就在於此。(ML-20S型炮在1000米的距離上能垂直擊穿120毫米厚的裝甲,而A-19卻能在同樣的距離上擊穿150毫米厚的裝甲)。憑藉著強大的火力和高爆彈效能,ISU-152成為巷戰中的極具威脅的戰鬥車輛。
1944年夏季一次戰鬥中,德軍第502重型裝甲營一半的坦克(6輛)被ISU-152突擊炮的火力所摧毀。裝備有ISU-152系列突擊炮的重型自行炮兵團不僅在蘇軍步兵和坦克進攻時提供火力支援,也能在德軍發動的反突擊中勝任防禦任務。例如在1945年1月15日,德軍突然向東普魯士境內的波羅伏鎮的蘇軍步兵發起進攻。蘇軍步兵紛紛後撤到獨立近衛第390重自行火炮團的陣地後面。該團開始向進攻的德軍開火,擊毀大量德軍戰鬥車輛,德軍步兵也死傷慘重,最後德軍不得不停止了進攻。
ISU-152突擊炮還經常被作為炮兵火力來使用,因為它們既能直瞄射擊也能間接瞄準射擊。隸屬於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獨立近衛第368重型自行炮兵團就曾擔任炮兵任務,在107分鐘內該團向德軍傾瀉了980發炮彈。造成德軍2個摩托分隊被完全摧毀,還損失了8門火炮,整整一個步兵營的人員幾乎被全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