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938重型迫擊炮
說到強大又成本低的步兵武器,最好的例子大概是迫擊炮了。最早是俄國在日俄戰爭中使用於亞瑟港,因此俄國其實很早就有使用迫擊炮。不過它們的由來已久,是從古老的迫擊炮和投石器演變而來。
迫擊炮剛好滿足步兵需要,因為膛線炮耗費的成本過高且無法在短距離迅速地投擲高效能彈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各式各樣的迫擊炮被採用,但是二戰一開始大多數的迫擊炮都使用史達克布蘭迪設計的點火裝置,因為它簡單又便宜的優點勝過其它系統。這項優點確實很重要,由導管、底盤和支柱組合而成,不久後就在各地製造開來。大部分國家只使用至多82毫米的輕型迫擊炮。
不過,蘇聯決定像這樣便宜又強大的武器應該有更多樣化(包括大型)的口徑,最後他們採用了120毫米和160毫米的設計。120毫米口徑的迫擊炮非常成功,並被稱為M1938重型迫擊炮。
M1938的優點很明顯,它比口徑122毫米的榴彈炮輕了九倍之多,更是122毫米火炮重量的二十二分之一。此外,高射速和擊中具遮蔽物目標的能力讓它成為有效對付敵方人員的武器。M1938重型迫擊炮讓紅軍以有限的資源集中火力, 而它它更是傘兵和遊擊隊唯一的重型武器,使它的實用價值更高。
M1938式120毫米迫擊炮表現如此成功,甚至讓德國不透過任何改造而直接採用了,M1938同時也是到現在都沒被修改過的少數武器之一。M1938可以說是二戰時期蘇聯步兵的支柱,因此它可以說是使蘇聯贏得戰爭的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