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式122毫米重型榴彈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通常將重型火炮用來圍攻或防禦要塞,因為其固定無法移動的特性無法使用於野戰。擁有較高射速的輕型野戰火炮能更有效對抗敵步兵、裝甲部隊和火炮。20世紀初只有德國專注於設計重型野戰炮,二戰中證實了他們的確有遠見。輕型野戰火炮對抗戰壕中的步兵嫌威力不足,但德國在離前線遠處所定位的重型火炮,則可以毫無損失地摧毀戰壕及位於較短距離內的英國、法國、與俄國的火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一段時間,這種類型的火炮不再是主流,但那些教訓也未曾被遺忘。當蘇聯在30年代早期重整軍隊,A-19重型野戰榴彈炮是最先被整合的武器之一。它的設計創新,而且是同類型中第一款具擴充性以及可提供廣闊射擊範圍的旋轉裝置。A-19也擁有同類型中最令人滿意的射程,在對抗芬蘭的冬季之戰中成功地摧毀敵方的炮兵連與野戰防禦,並瓦解了指揮部和補給線,阻止對方動員援兵至前線支援。

不過,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際,A-19以其毀滅坦克的優越能力而知名,這可不是它的設計者當初所預見的。1943年,紅軍沒有任何可擊退德軍所製新式重型戰車的反戰車炮。威力強大的反戰車火炮量產需要時間,所以A-19成為唯一立即可用來對抗新型虎式與象式戰車的武器。這門炮在扮演反戰車的角色上非常成功,它的改良品也按照常規地被安裝在俄國戰車與自走炮單位,當時對柏林首先開火的武器也是A-19。

A-19優越的反坦克能力很快獲得蘇聯注意,它們甚至曾經有計劃為IS系列坦克裝上A-19榴彈炮。1943年8月,在分析庫爾斯克戰役的結果之後,蘇聯人注意到A-19式122毫米重型榴彈炮在對抗虎式戰車時效能勝過其他任何的火炮系統,為IS坦克裝上A-19於是便計劃。不過要把這麼大型的火炮裝在IS坦克上勢必進行重新設計以適於安裝的炮閘。裝上這門炮的新型戰車被稱為IS-122,在初步測試後就送往莫斯科審查。在那裡,他們把一輛擄來的虎式戰車用來測試它的性能,結果成功地在1,500公尺的距離內將戰車擊破。測試期間,A-19榴彈炮的炮閘爆炸,在場的馬歇爾瓦洛蘇洛夫差點被害死,結果這個計劃就沒有再繼續實行,並被後來的IS-2取代了。

 

回到「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