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沁M1910重機槍
日俄戰爭中, 各軍事大國都認識到機槍的重要性,儘管俄國在戰爭中失敗了,但對機槍的研製生產卻給予更大重視,將更多的戰略資源投入到該領域中。根據馬克沁重機槍的技術,俄國生產出M1905式和M1910式重機槍 ,其中M1910式重機槍影響俄國非常深遠。
M1910式重機槍的口徑為7.62毫米。它的工作方式仍為槍管短後退式,冷卻方式由水冷式改為氣冷式,槍口取消了製造工藝複雜的消煙器。該槍發射由比利時國營兵工廠設計師納甘兄弟為俄國軍隊研製的7.62×54毫米M1908 R帶底緣槍彈,初速為860米每秒,表尺射程為2200米,由250發彈帶供彈,理論射速為500至600發每分鐘,槍身長為1110毫米,槍管長為721毫米,槍身重為23.8公斤,槍全重為45.2公斤。
該槍與英國和德國的馬克沁機槍沒有本質的差別,只是採用了獨特的索科洛夫輪式槍架。從1914年俄國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歷經十月革命、蘇俄國內戰爭,M1905式和M1910式重機槍忠實地履行自己的戰爭職責,無論是紅軍還是白衛軍,在每次戰鬥統計中,始終將該機槍的擁有量當作重要參數予以計算。
十月革命的勝利,俄羅斯徹底打碎了羅曼諾夫王朝和資產階級國家機器,但並不等於消除一切已取得的科技成就,尤其在軍事領域更是如此。由於面對西方的封鎖,蘇俄乃至以後的蘇聯紅軍裝備現代化不得不完全靠自身的力量來完成。在機槍方面的表現便是以馬克沁為藍本的新品種在蘇聯紅軍序列中呆了整整40年。
直到二次大戰,M1910式重機槍還被紅軍使用。在俄芬冬季戰中,蘇聯士兵更為它們裝上小雪橇。在和德軍作戰的第一個冬季,仍有不少穿著雪衣的機槍小隊從雪地上滑過。不過到了1943年時,它就被SG43古爾約諾夫重機槍 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