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3重型轟炸機

轟炸機,是指主要用以轟炸的方式打擊對方的所有地面、水面目標的軍用飛機。通過戰術轟炸,消滅敵對方的有生力量和武器裝備,為地面部隊的進攻製造有利條件;通過戰略轟炸,攻擊敵對方的縱深目標,削弱其戰爭潛力。其特點是載彈量大、航程遠、多人機組。

世界上第一種擁有具備上述特徵的轟炸機是在1915年俄羅斯波羅的海鐵路工廠生產的伊利亞·慕羅梅茨-V型。它是一種4發雙翼的大型飛機,可以攜帶522公斤的炸彈以120公里的最大時速飛行。這在當時可以算是優秀的載彈飛行能力了。

十月革命後,蘇聯取代了俄羅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共產政權,但它仍然對轟炸機很感興趣。1930年開始研製的重型轟炸機,研發篇號為ANT-6。1931年4月28日,首架預生產型的飛機試飛。

該種新型轟炸機後來改白為TB-3。TB-3是一種重型四引擎轟炸機,是蘇聯空軍在1930年代的武力象徵。TB-3是一架有角中間翼單翼飛機與固定的起落架的重型轟炸機,它是根據圖波列夫TB-1而設計 的。標準版本的TB-3由四 個610千瓦AM-34引擎提供動力。

1932年3月23日,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通過《關於工農紅軍空軍組織原則》,強調必需建立強大的重型轟炸兵團。1933年,蘇聯開始組建遠端航空兵軍,到1925年以擁有400架TB-3。1938年5月已建立三個特種使命航空兵集團軍,每個集團軍中編有2個重型轟炸航空兵旅,每旅有TB-3飛機150至170架。成為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重型轟炸機部隊。

不過可惜蘇聯1936年後的肅反擴大化,空軍的主要領導人遭清洗,飛機設計師被關押。空軍的作戰指導思想由空軍獨立作戰變為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為主,也沒有新型號的重型轟炸機代替TB-3。至衛國戰爭爆發前,重型轟炸機部隊的建立完全停頓,這就不能不影響戰爭的進程。

TB-3在衛國戰爭中很少作為轟炸機使用,主要是作為運輸機進行。1940年6月蘇軍入侵摩爾達維亞時,曾使用4個TB-3飛行團、170餘架飛機,對比薩拉比亞地區空降了3個傘兵旅,切斷羅馬尼亞軍隊的退路。

TB-3型飛機是一種老式飛機,但是在蘇聯空軍歷史上有重要作用。1942年1月的維亞濟馬空降戰役是TB-3參加的最後一次作戰。由於戰鬥機掩護不力,慢吞吞的TB-3損失嚴重。從此,TB-3開始退出現役。經過改進,TB-3一共生產了818架。

 

回到「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