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3戰鬥機
米格-3戰鬥機的原型機米格-1是米格系列戰鬥機的第一種飛機,1938年開始研製,計畫使用當時蘇聯最先進的液冷發動機AM-35(12缸V型),設計目標是世界領先的高空高速截擊機。飛機使用膠合板、木材、金屬的混和結構,懸臂式低單翼佈局。1940年4月5日在莫斯科的飛機場進行被稱為I-200的原型機進行第一次試飛,試飛證明:該機是一種性能卓越的截擊機,特別是在5月2日的試飛中達到了684.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 ,是當時世界上飛得最快的飛機。
原型機還存在一些缺陷:機翼單位負荷高,機動性差;油箱容量小,航程有限;飛機重心偏後,滾轉困難等。所以正式命名為 米格-1的飛機只生產了100架。1941年初,米格-1經過改造,以米格-3的編號投入生產。該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高空高速截擊機,沒有任何一種飛機能望其頸背。衛國戰爭開始,剛剛裝備部隊的米格-3投入戰鬥,裝備數量少,飛行員也還未能完全掌握這種飛機的駕駛技術,但是飛行員仍然勇敢地投入戰鬥。 米格-3雖然是一種優秀的飛機,但並不完全適合於蘇德戰場的作戰。
蘇德戰場的空戰絕大多數是中、低空的纏鬥和對地攻擊,相比之下,La和雅克系列更適合一些。另外,飛機發動機AM-35和IL-2裝備的一樣,優先生產IL-2也使 米格-3的生產量只有3322架,在1943年底前一直使用。三次蘇聯英雄獲得者波克雷什金在戰爭初期飛的就是一架米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