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7中型坦克
紅軍在1931年得到第一輛輕型BT戰車(BT為高速戰車之意)。BT是美國克利斯帝的改良品,特色是以車輪驅動,只需花費約30分鐘便可將履帶移除,可利用後方的支撐滾軸讓戰車以超越當時不少車輛的速度行駛。BT的革新設計在於它的支撐滾軸各自擁有具彈簧的獨立懸吊裝置。
1931年,三輛BT-2參加紅場的軍事閱兵,接著更進一步的修改產生出具有新炮塔設計的BT-5,它被裝上一門45mm加農炮和一對機槍,以一具俄製飛機引擎提供動力。這樣的設計使BT-5重達11.5噸,於是令驅動裝置也一併增強。
BT-7則有著更厚的焊接裝甲片與經過升級的M-17T飛機引擎,讓它可以行駛更遠的距離,另外還裝置了穩定的瞄準系統。BT-7的生產工作開始於1936年,而從1937開始炮塔的設計變更了;採用防護力更佳的錐狀炮塔,武裝則依然不變,不過增加了44發的彈藥攜行量;為了增強夜間射擊的能力,兩個特別的頭燈安裝在炮盾上,隨後,先前生產的戰車也增加了這些頭燈;四速齒輪箱則由更先進的三速齒輪箱所取代,底盤也做了改進。
在此同時,有154輛BT-7A被製造了出來(A表示artillery,炮兵之意),這些火力支援戰車擁有一個較大的炮塔,裝配有一門短炮身的76.2毫本KT炮,總共攜帶了50發炮彈,或是40發炮彈以及無線電,重量則增加到了14.5噸。在1938年,4輛最新的BT戰車被製造出來。這批裝有V-2柴油引擎的戰車,被稱為BT-7M或是BT-8。在通過了1940年的測試之後,BT-7M開始生產,這一型最後生產的BT-7,總共只生產了700輛(1941年底結束生產)。從1935年開始BT-7系列總共生產了5,328輛(BT-7A不包括在內)。
在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時,大量的BT-7被送往西線,阻止德國部隊的前進。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中,BT-7被認為和III號戰車具有相同實力,但是由於蘇練戰車部隊往往缺乏經驗和訓練,使得德國部隊佔了優勢,到了1941年後期,大部分的BT-7不是被俘就是被摧毀。BT-7所參與的最後戰鬥,是在1945年對抗在蒙古和中國的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