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85中型坦克

比一般T-34/76中型坦克防護力更強,且正面裝甲厚達110毫米的T-34早在1942年便已發展成功,但是蘇俄當時所注重的並不是防護力而是火力,特別是對一種由85毫米口徑 防空炮改良而來的坦克炮頗為注意,這種火炮在試用於KV系列坦克上甚為成功 。

為了對付德國出現的新型坦克,1943年秋T-34坦克開始改裝85毫米火炮,並且針對蘇聯坦克協同作戰能力差的弱點,增加了無線電通訊設備,並因此增加了一名機電員。T-34/85的炮塔隨裝甲和火力的提升,變的更大,被德國坦克兵稱為「大腦袋T-34」。同年12月15日T-34/85被批准投入大批量生產,該年共生產283輛,1944年就猛增至11000輛。

T34/85戰車的炮塔加大的結果使原先的乘員編制由四人增加為五人,車長與炮手的職責也分開而大為改善了戰車的作戰效率,炮塔前緣與兩側的裝甲也都加厚至75毫米,車身裝甲維持在45毫米左右,以便控制車重不越32噸的標準,算是保住了昔日T34戰車優異的性能,並兼具著強大的火力。

T-34/85成為後期蘇聯坦克部隊的主要裝備,雖然與豹式坦克相比,火力和裝甲雖然稍有不及,但性能可靠、結構簡單、易於生產,全重也大大小於豹式,戰時產量多達18000輛以上,因此從整體作戰能力上壓倒了德國坦克,達到了T-34系列的完美境界。

T-34/85這一款中祉坦克有另外兩種版本,其一的主炮是85毫米D5T火炮(較早期的版本),而另一款則是搭載了85毫米ZiS-S53火 炮(主要形式)。這種坦克的主炮能在500米內貫穿111毫米的裝甲,1,000米能貫穿102毫米。因此它可以夠對付德國豹式坦克和IV號坦克,甚至虎式坦克。在戰爭結束前,這一款T34-85坦克成了紅軍的主力戰車。

T-34坦克從1940至1945年一共生產了53,000輛,其中的17,680輛是T-34/85坦克1944年型。它在蘇聯坦克發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連德軍將領也不得不承認T-34坦克的性能大大優於當時德軍的任何一種坦克。1945年T-34/85與IS-2戰車以排山倒海之勢攻入柏林。二戰後,T-34還參加過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東戰爭和安哥拉戰爭。

 

回到「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