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陽天韻】•宗陽承柏氏撰
前言:
深究地理之學,原無捷徑。登山涉水,遍證名墓,此先賢蔣公大鴻等尤未敢怠,況吾等後學者耶?此篇為蔣大鴻先生《天元五歌》之總義,即後來山龍、水龍、陽宅及選擇諸篇的序言,讀者不可忽視也!既理解此篇,即後來諸篇亦明白如畫爾。坊間時師自編《天元五歌》,存在諸多版本。總之,一字引錯,全篇皆謬矣。今承柏氏為此篇總論稍為解義,希望當世地理學者清源正本,不受俗註所害。茍能清楚本篇的奧義,隨後諸篇皆可流暢。讀者宜稟承先賢所以進步的要訣,則堪輿地理之術,必可發光!
------寒泉觀主人識---------
《天 元 五 歌--總論》
清.蔣大鴻著
一元浩氣涵三象,混沌初開氣升降。
天清地濁成兩儀,陰陽互根氣來往。
承柏氏按:所謂“三象”,乃天地之玄機。上元起一二三,中元起四五六,下元起七八九是也。有此三象,則天地萬物俱在其中。道家認為,有一爻就有三爻;有一象即有三象;有一才,即有三才。所以道家常常說三般、三吉等等,其實三吉、三般何會有三,又豈止有三而已?如此這些,皆為天地之玄關,道的思想。坊間俗師有所謂二元八運,強將九運分作八,是對三元之玄機夢夢也。
原來,天地只是兩儀,兩儀即兩極,所謂陰陽是也。混沌初開,世間只有清濁兩物。清者上升,濁者下降。天是清,地是濁。但不僅地是濁而已,所有有形之物,皆為濁。而此清濁,即是人所謂之陰陽也,天地者,大陰陽也。陰陽雖云二物,實則一氣連貫,如影隨形,互相往來。此來彼往,此往彼來,來即往之始,往即來之源。陰陽互動,生生不息,則世間萬物俱從此而運作矣。能掌握陰陽動靜,往來皆春,所以昔日曾公勸後學先看金龍動不動也。
山川土石象中氣,日月星辰氣中象。
二氣相絕不相離,濁陰本是陽清相。
唯有人為萬物靈,品配乾坤號有兩。
一人自具一天地,卓立三才不相讓。
承柏氏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山川江河,春夏秋冬,虎豹蛇蟻即是地上的形;日月星辰之氣,即是天上面的象也。所謂形象,形就是可見可觸摸的東西;象就是抽象之謂也。天依形,地附氣。天地雖云二物,實際為一體,不可分離。天不得地,無所以成;地不得天,無所以生就是指此也。世間萬物,皆天地所生成,尤以人為天地萬物之至靈,所以分三才,天、地、人是也。道家云物物一鬼神,物物一天地。人便是一太極,自行具備一天地。
元陽本是天中來,形從大地庇根荄。
至人父天而母地,此是生成妙化裁。
天元降在地元中,猶如父母媾成胎。
十月嬰胎非父職,三年乳哺母之懷。
人生本天而親地,地靈原是天靈栽。
承柏氏按:首兩句蔣公暢言天地關係的奧義,即上節天依形,地附氣的意思。元陽者,天地萬物的大總持也,即生生不息,孕育世間生物的最初。其事可見,其理難明,於是蔣公將此比之以父母,天為父,地為母。天地孕育的過程,猶如母親十月懷胎,對小孩的三年乳哺,無微不至,所以小孩對母親尤其親暱,猶如生人對大地之依靠。不過孩子的所以能在母親體內懷孕,卻要求父親陽精與母親卵子結合,猶天地雌雄的配合也。人生在地,以為一切求諸於地便可,不知道實在冥冥中,地上萬物,春榮秋落,皆中天生氣所發揮作用也。今人們但見先天之生氣而不求,卻求諸於偶像神鬼,豈不刻舟求劍也耶。春秋魯莊公對戰齊國,圖藉“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以博神恩。曹劌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古賢尚且知道區區祭禮只是表面功夫而已,窮蒼焉會為此而動容?況今眾人之所謂誠心,比之以前人,更加微不足道,安得憑小恩小惠而得所求耶?
生時衣食居廈屋,萬寶地產名天祿。
由來宅相福生人,帝室皇居壯京國。
死時理骨歸於土,反本還原義反覆。
還從地氣吸天光,變化蒸噓露金玉。
承柏氏按:此節總結堪輿的道理,生人在地,能得陽宅之庇蔭,猶如得蒼天所授與的祿位。“天祿”者震也,實指先天生氣。然得到天地化生之旺氣則吉,陰宅陽宅一同論也。雖然陽宅對生人尤其吃緊,惟陰宅對葬者子孫起效立現!可不慎歟?可不慎歟!
煉陰仙客解沖虛,凡骨猶能化百族。
吉成龍鳳眾靈奇,凶作蟲蟻諸惡毒。
精魂苦樂人不覺,但見子孫生禍福。
聖賢仙佛也難逃,帝王將相莫自豪。
各有山川來蔭應,今來古往不相饒。
最小千金傭販子,亦沾微潤樂陶陶。
不然無祿並絕世,墓宅不爽爭秋毫。
承柏氏按:“沖虛”者老莊之道。道家分數派,有為求道德哲學之理者,此派稱謂“道家”,非宗教;又有崇尚採陰補陽或丹藥之術的派別,乃丹家是也,即上面煉陰仙客云云,實際上此派多如現在之化學或醫學研究人員,所以亦非宗教;而有“道教”,此派乃希望自己成仙成道,效老子騎青牛出咸陽,與伯陽之道貌雖合而神實離也。
明白堪輿之理,知道即使祖先平凡無奇的枯骨,都能為後裔興邦立族。先骨得到生氣,子孫為龍為鳳;得到死氣,出下賤匪類。此等現象歷歷在目,但生人如何理解此乃先骨苦樂的效應呢。所以但看到子孫禍福迥然有異,卻徒然無助。埋葬的道理,反本入骨,其效如響,雖然聖賢帝王,受後人景仰,但其等尤不能不知,此乃祖先骨骸的效應,非可但說自己的成功與否,全在個人努力也。後天之努力雖不可缺少,惟此努力還需配合先天祖骨之庇蔭。此乃何解首句云“煉陰仙客解沖虛”,因為丹家深明此理,老莊的思想,正為此道而發,非有他者也。
所以聖賢重此道,遷豳卜洛何焦勞。
后來名賢朱蔡輩,煌煌書冊義最高。
奈何豎儒識見偏,諱言求福云違天。
世上惜財薄葬者,附會其說以吝慳。
一日偷安拋父骨,世代凋零百不全。
直使子孫貧夭絕,不孝莫磊豈為賢。
覆槨翻棺並腐骨,父母魄魂更堪憐。
承柏氏按:此節以周代祖先,公劉遷豳後不辭勞苦為人民相陰陽,觀流泉(詳見《詩經》之【大雅.公劉】);又合引周公卜洛之事(詳見《尚書》之【周書.洛誥】),以證地理之道,千古一揆。名賢巨儒朱熹、蔡元定等尤著書立說,確切天地之道,不敢絲毫怠慢。可惜世上偏偏有學養淺陋的俗儒,以一己的臆度,云堪輿乃偽託迷信;有的信心過人,大言成功乃全靠個人努力,而漠視天地生成之理。不知自己的成敗與否,與祖先骨骸在地之安寧,有莫大關係,深可痛哉!
蔣公云“豎儒”,猶今日某些所謂學者。彼等胸無滴墨,僅僅憑其三寸不爛之舌的詭辯滔滔,誣衊真理而成為一時之“學者”、“學家”,比之曰豎儒並無過份。彼等大言風水乃迷信、乃無知,其可知原來古之帝王、聖賢皆對此道尊重有加。惟此類豎儒的出現,實乃拜今之俗師所賜。同樣,俗師亦乃胸無點墨之人,其只能以江湖俗術混世,所行當然百驗不靈,於是成為豎儒打擊術數之口實。此兩者其實都是曇花一現之輩,當其等“學說”、俗術被人識破,遂頓成文痞,術賊。
不過如此這些,皆為某些吝嗇後人的藉口,於是有輕視葬埋者,隨便處理祖先骨骸。今人有竟然將祖先骨骸火化成灰,灑在大地之上者、撒在江湖河流者,其等不敗絕者鮮矣。
世間萬事半荒唐,唯有陰陽不可當。
不笑不言三尺土,掌握禍福急如火。
笑人不重祖父墳,只望花開不看根。
僧道乳母且相應,繼子外甥如嫡親。
承柏氏按:“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此俗儒哂術數中人語。庸儒喜歡追求證據,可惜世上很多東西不能完全解釋的。但此類豎儒,不明天地之奧,每遇不濟,卻又只是懂得求諸鬼神,或怨天尤人,可哂之極。原來,陰陽乃天地生成的道理。任何人、任何事物皆不出其管理之中。所以可笑者是那些不注重祖先骨骸的人,而不是那些尊重此道的人。今人見師傅開羅盤,於是認為是迷信、是蠱惑人心,其實此乃荒謬的想法。尊重此道者,應該為這些人而感可悲。夫聖儒孟子曾曰:“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 惟送死可以當大事。”不慎哉?
堪輿的道理,不獨祖先骨骸效應如響,即是曾經相處,彼此有元氣互相往來的人,他們骨骸的安樂,對於彼此的禍福,也是如祖先骨骸一樣對待。所謂“銅山西崩,靈鐘東應”,死物也能響應如此,何況生人乎。坊間有時師著風水書,言及去世僧人墳墓如何影響其徒眾,繪影繪聲,其子弟更將此言論引為天物。原來此論蔣公一早珠玉在前,彼等乃僅拾蔣公牙慧而已,少見多怪也。至此,總結上段煉陰仙客解沖虛的道理,乃丹道所悟之至理也!
墓宅吉凶較量看,新墳舊墓亦相參。
墓宅兩興宜鼎盛,宅墓兩廢斷人煙。
宅凶墓吉兒孫慶,墓凶宅吉眼前歡。
祖父新扦沾煞氣,高曾福陰他房去。
寒林忽發一枝榮,若非新宅必新墳。
吉少凶多福來短,吉多凶少禍來輕。
承柏氏按:判斷人的禍福,不獨在陽宅,要與陰宅一同取證,並且要觀察舊墓。雖然新墓力量最顯,但古墓先人的骨骸,會對生人存在一定的影響。
(謹按:筆者曾為某人判其清朝道光代祖先之墳,看出七運會出一天才兒子,之後問之主人,發覺判斷悉應,此可作為讀者參考。)
得一興旺陽宅已經不容易,如希望得興旺墓宅就更難。不過如此這些都是後人盡孝的責任,不可不慎。因為最怕祖先墳墓已經不吉,如果陽宅又凶,那麼敗絕不需再問矣。雖然陽宅於生人最吃重,但祖先墳墓猶如血脈,陽宅猶如骨骼。如果單求陽宅興旺,只是外表佳而內氣衰,唯恐不能長久。要令血脈與骨骼一氣交連,則全美矣!
更看尸骸寒與暖,歲久骨枯取效緩。
惡山惡水倘曾埋,銷盡陰霾氣方轉。
初喪新骨天靈完,葬乘生氣朝花鮮。
更遇嫩山並嫩水,一紀之內錦衣還。
兼將宅氣來相輔,悲田院(*1)裡出官班。
承柏氏按:“新生凶,消舊福、“葬乘生氣”,如此種種,晉世景純言之詳矣。新骨乃生人的資本,其效猶如空谷答響。如果將新骨厝而不葬,等同拋棄祖骨。待其氣已過,子孫不敗者幾鮮矣。嫩山並嫩水云云非言山水巒頭,讀者莫誤,實生氣之謂也。祖骨既得生氣,如果陽宅又吉,安得不出食祿鼎鼐之人耶。
“悲田院”,即今之所謂救濟中心也,託喻白屋寒門。此句意謂,若墳宅運至,即使出身最下賤者,也可蚯蚓化龍。世之布衣卿相,每多如此,豈有偽哉。
莫說生來命數奇,地元一得天星移。
此是至人造命訣,二十八宿掌中齊。
莫說窮通有骨相,螣蛇變作雙龍樣。
此是仙家換骨方,死骨不灰生骨壯。
承柏氏按:前篇對堪輿道理讚嘆已足,此段忽然插入天星,實即《天元五歌》內【選擇篇】的大綱也。
星相之術由來已久,但世人誤用多矣。“螣蛇”即卜筮之術也,易課、卜筮、六壬等術,原非虛構。不過世將此術玄之又玄,演變出無數方法,失去真旨,於是不應。螣蛇,今術人所謂卦中凶象也。惟宅得吉氣,螣蛇也可叩動金龍;墳宅得衰氣,即使人的命格清奇,也只是形象而已,不足掛齒。歷查古今帝皇領袖的史傳或者真實相貌,不乏鼠眼蛇眉者。其為領袖,即使鼠目蛇眉,人們也覺得精奇;至其為庶人,即是氣宇軒昂,人們也覺得為下等。由此觀之,如俗謂某某具侯王之相云云,實在因名位而求象,危言聳聽也(*2)。
所云至人造命訣,二十八宿掌中齊,即七政四餘之法,以太陽的行度加時順行逢卯起命等等。此法要求配合宅法一起運用,才是天星的真方。可惜雜術將果老星宗等俗註混入真訣,所以一毫不應!真正七政四餘,僅僅用二十八宿而已,何必加入那麼多星宿蠱惑人心?此類俗術,猶如今日之風水俗師,除風水外,可兼看八字、紫微斗數或者六壬等等算命之術。竟然美其名為玄空斗數、玄空八字云云。其等可知這些術數與玄空風水毫無干涉也?到頭原來亦只是放水晶、符咒風水、羅盤化煞、水口排龍等等連不懂堪輿的人一看便知道假的東西,嗟乎!
(謹按:上所謂之二十八宿七政四餘乃選擇之法,非命卦也。而此七政四餘選擇之法,絕對不是如俗師所言,用以預測一人之禍福,讀者莫誤。)
首句“地元”者,即天元九氣之謂。“得”也者,乃契合之謂。得此生氣則生,不得則衰敗也。由此觀之,人之衰旺生死,在乎天元九氣之運轉,與八字、紫微等等術數無涉。蔣公於是重言讚嘆此為“至人造命訣”、“仙家換骨方”云云。
勸君大地勿誤求,大形大局少根由。
縱有千山並萬水,與他穴氣不相投。
一枝一泡山龍真,一鉤一曲水龍神。
肉眼只嫌結穴小,箇中生意滿乾坤。
承柏氏按:時師喜歡形象,常誇耀自己曾看過的大山大水,以勾搭小地為不屑。豈知,原來不論陰陽二宅,要求的是氣色精神,不論大小俱可發達。大形大局者,粗頑脫卸未盡之謂也。山有山之衰旺生死論吉凶;水有水之衰旺生死論吉凶。有山吉而水凶;有水吉而山凶。有山水皆吉;也有山水皆凶。若不能從中趨避,千山萬水僅能為禍而已,不為造福也。既有一分來情,便要有一分去意。俗師常言“立向消水”,誇誇其辭,其實彼等有幾多可知何謂立向消水之真奧耶?鮮也。一枝一泡、一鉤一曲總言回龍顧祖,穴要窩鉗脈到宮,飛邊吊角等等。得此種種,結局雖小,但一樣能花滿長安道上,任君揚鞭馳駢矣。
恨煞時師不識真,常將假局賺他人。
謀占靈壇並舊墓,害人心術少安寧。
豈知吉地方方有,只在眉頭眼下尋。
承柏氏按:時師誤人之弊,由來已久。不獨今日,即使蔣公的年代,也滿目皆是。此等俗師有一特徵,就是喜歡誇張其辭,以博取用家的注意。今日的水晶風水、“大玄空排龍”等法,都是假術,惟俗師加以一“易”字,便可過關。因為此等俗術,雖然無效,但俗師卻可以在主人面前口沫橫飛,譁眾取寵,大談如何以“排龍”去尋龍點穴。這些俗師與昔日謀取別人舊墓,以取用家青睞的敗類師傅有何分別耶?殊不知,原來吉地不重無謂俗術、不重山巒假象,只在乎理氣之趨避。懂得如何趨生去衰,得承生氣,眉頭眼下雖頑山頑水,卻盡是黃金也,惟此衰旺生死兼體用而言,讀者須謹慎。此即郭璞“葬承生氣”之謂也。
蔣生二十慈親喪,幾度拜人求吉葬。
家破多因買地差,身衰半為尋師浪。
幸遇真人無極子,授我玉函法眼藏。
十年冥悟徹玄微,萬里探奇走煙瘴。
識得天元造化根,花前月下天機放。
承柏氏按:蔣公恐人不信俗師之弊,於是特引自己當日因為受到俗術之誤,不能安葬先骨,而至家破身衰為例。後得無極大使玉函真風水秘笈,隨之十年,而始得其傳,乃以所傳遍證之大江南北古今名墓。又十年而始會其旨,從此益精求之。又十年,始窮其變。今之時師不重風水口訣,以“親身實驗”為口實,未得其匙,意圖強闖其門,如此走捷徑,本末倒置之極;又有時師云風水函授課程、風水速成班,六小時而已,最多十二小時“加強課程”。更可笑這些時師,竟然以自己為兼職風水師,非以風水為正職而自行讚美一番,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如此這些,可否曾感汗顏,豈能面對蔣公昔日數十載親身走煙瘴之苦?
無極子,確實有其人也,乃遊旅琉球之中國明道。至於俗註對其描述,每多穿鑿附會,甚更危言聳聽。有坊間時師曾說蔣公非得無極子直接傳授,不過偶得其秘鈔、苦心鑽研云云,猶如親眼目睹蔣公昔日的事情,其實亦只是一廂情願之嚮壁虛構也。
此書不是術家書,河洛龜龍太極圖。
羲文周孔心相契,夏禹殷箕義不磨。
管郭遺文多偽託,楊曾口訣世間無。
若不傳心並傳眼,青囊萬卷總模糊。
天涯倘遇知音客,留取雲陽醉后歌。
承柏氏按:“雲陽”兩字,有深義存焉,乃道家之至理,非地名也,讀者莫錯會。
所有術數皆原本河洛之數,玄空大卦則為河洛的大成也。所以蔣公特為指出,以正告天下焉。玄空大卦非泛泛主張、非普通術數類籍。即伏羲、文王、孔子等等聖賢,皆尊此道;夏禹、商殷、周天子所用之井田、宗廟各種制度,章往察來,亦不能出此。惟世多偽託口訣,導人入迷津,於是蔣公惻然於心,而著此書也;或云蔣公既得至理,韜光養晦,抱道無言,隱居“雲陽”俟考。
--------寒泉觀主人撰於甲申年未月---------
附註:
*1:“悲田院”古代佛教所開辦的慈善機構,又作“悲天院”,章本作“卑田院”,或疑古通。
*2:香港某首富,面部有痣一顆。其父母篤信術數,於其童年時曾聘一相士判其面相。該相士斷痣云“廉貞入喪門”,必定於青少年命喪禍亂。後家鄉果戰起,少年唯有出走避禍他方,命運顛沛流離,前景堪虞,想必時辰至矣。但此時,此少年卻遇上舊日同村的未來岳父(因為少年於年幼時,其家人曾與此人妻子腹中的待產女兒指腹為婚)。於是其加入岳父門下,奮發圖強,從低做起,不久即風生水起,後更成為首富。這時,又有另外一相士斷云,此富豪之所以能發達,全賴其痣。真個此一時也,彼一時也。莫非敗在其痣,發又在其痣哉?一笑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