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封建.反殖民.反特權
羅永生
本文原載《明報》,世紀版,2004年6月28日
七一將近,社會議題出現兩個討論熱點,其一是數百專業人仕和社會領袖,聯署一份核心價值宣言,敲響香港社會體質和精神價值沉淪的警號。其二是民陣為
'還政於民'的口號是否棄用,出現了一些混亂和爭論,事緣民陣組織者認為,比起爭取07/08普選這具體主題,"還政於民"只是眾多口號之一。兩件事都引
起爭論和批評,前者被指過份務虛,後者被指過份猵狹。務虛不足以集中焦點,明確爭取目標;猵狹未能提升視野,指引運動方向。人大釋法否決了雙普選,破壞了
香港民主運動的短期具體目標。當前香港民主運動發展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在抽象理念和可行訴求之間,求取一個讓運動持續發展的綱領和方向。一個可持續的抗爭
運動,除了要宣示原則價值,揭露社會危機所在之外,還要以廣闊的視野,不時撫平因短期具體訴求受挫帶來的挫敗感,及透過想像力,去開拓前瞻的希望,以便將
群眾的不滿情緒,轉化為團結、反省和深化的動力。
所以,我們需要總結,也需要前瞻。
事實上,雖然當下落實07/08雙普選的目標渺茫,但回顧這一年多以來,香港人在種種風雨當中,政治意識卻已大大成熟,亦更加明白香港社會的問題和危機所
在。今年七月一日,與其說是一個為爭取短期目標而集體行動起來的日子,不如說是一個為香港民主運動,香港人爭取自由的歷程,作一個階段總結,鞏固隊伍,以
便重新出發的日子。那一天也是一個日子,紀念去年香港人所展現的團結精神,慶祝自己以自身的力量,打走了一條危害自由的惡法的事績。因為這件事,具體地展
現了香港人在脫離殖民地之後,建立香港人城市公民主體地位的決心。
所以,今年七一大遊行,既是慶祝去年一役勝利的遊行,也是重新肯定香港人追求自由公義民主決心的遊行。只是,經過這年來的風風雨雨,香港人亦更加明白,前
路並不平坦,甚至險阻重重。所以,香港人亦要有前瞻未來的勇氣,明白地宣示,除了要繼續爭取07/08普選之外,更要在未來,以團結和堅定的決心,推倒阻
隔在面前的三度圍牆:
一、
封建主義家長制:參與七一遊行的香港人會明白宣告,他們是如何對於蠻不講理的封建家長制和奴婢文化深惡痛絕,對於那種種貶損香港人作為本地城市公民、及中
國國民地位和權利的言行、政策,大聲說不。香港人要聲討那些以君臣父子,封建孝道,朝廷權術等腐敗思想所構築起來的香港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香港從來都是
中國現代化的先鋒,香港人不容香港倒退到君上昏庸、宦官弄權、貴族專政的封建年代。
二、
殖民主義迷思:雖然香港主權已回歸,但殖民主義的情意結,卻陰雲不散。一些香港人,仍以殖民地順民自貶,而另一些掌權人,卻處處以殖民地主人的眼光審視其
他香港人,甚至羨慕昔日殖民主義統治的威勢,師承殖民地統治的統治方式。七一遊行中覺醒的香港人,明白到過去的殖民地體制,是一個培植和維護奴才的體制,
仿傚這種統治而設計的體制,也只會是一個延續奴性,打壓主體意識的體制。參加七一遊行的香港人,會明白宣示,他們無所戀於殖民主義,他們要以充滿自主、自
尊、自豪的方式,親手建設這擺脫了殖民地宿命的現代化城市。他們也會明白地拒絕,任何以破壞穩定為借口,復活或變相延續香港殖民統治方式的企圖。他們反對
再以類似殖民地/宗主國的關係為藍本,處理香港和中國的關係;或任何人以殖民者的眼光,看待和籌劃香港人和中央政府的關係。香港人將會秉承多年來反殖民、
求自主的精神,完成香港還未完成的 "非殖民地化計劃",按 "以民為主"的原則來建立自身作為國民與國家的關係,及地方與中央的關係。
三、
特權關係網絡:香港人將會持續地保衛和發展那些建設一個現代城市不可或缺的核心價值,反對特權橫行、任人唯親、官商勾結,以政治靠攏來換取經濟特權和利益
的習性和傾向。七一遊行的香港人會宣示,他們酷愛自由,講究公平競爭,亦不求恩賜和收買。他們會轉化市民團結的力量,扺制對公義自由體制的踐踏和破壞。
七一遊行是一個香港人對自身歷史的回顧和總結:從當殖民地奴才、逃難過客、到家國民族身份的啟蒙、市民意識的覺醒,再到爭取以民主方式,落實自己當家作主的權利,其實由來已久。七一只是承繼了數十年來,香港民間自發的反殖運動所未竟的事業。
香港人絕非在九七之後才要求民主,因為民主訴求早萌發自自身悠長的殖民地屈辱經驗。香港人要為自身尋求的,是一種令自尊、自強、自信得以發展的現代城市公
民尊嚴,因為香港人不甘繼續淪為奴才和沒有自尊的經濟動物------這一代人不要,下一代人更加不要。站起來的香港人亦絕不相信,這自由和尊嚴,是當一
個中國主權下的香港人所需要放棄的。
這種走出殖民地困境的冀盼,是三四十年以來,具香港特色的民主運動,幾經波折卻又能歷久不衰的精神動力。香港人這種對城市公民主體性的探求,是發自本土,
但同時也根自中國。反封建、反殖民、反特權,今天應被確立為香港民主運動的長期綱領,但這幾點訴求,完全沒有偏離現代中國的文化血脈。上世紀之初,孫中山
等民國先賢,因居港而萌發當改革志士的意志,以報中國。往後,香港人亦受惠於中國的五四運動思想啟蒙,勇於批判封建文化的精神遺毒。六、七十年代以來,本
土新一代亦自國內、國外,吸收各種進步思想和精神養份,在這塊殖民地上,反抗殖民主義和它的封閉專權體制。這是跨越數代的香港人,在彼此之間互相分享,尋
求自主自由的精神傳統,也是建設香港未來所本的知覺及感情想像。任何誣蔑這血脈相連的相互關係為追求政治獨立之企圖,皆為歷史的扭曲和惡毒之諂言,不攻自
破。
七一遊行也是一個香港人對自身境況的前瞻和確認,因為,無論普選運動的短期目標,能否如願實現,也不減香港人追求民主、尊嚴和自由的決心,甚至,它讓香港
人更深的體會到,政治改革不能抽離文化價值的改革和確認,及社會精神體質的健全發展。因此,七一遊行的目標,不應只限於爭取普選,而是人人承諾參與改造社
會體質,維護核心價值,完善公民社會的起步。
是不幸,也是幸運,香港人並沒有一個合格的在位政治領袖,單獨帶領我們建立後殖民香港的精神文化。香港只有靠每個香港人身體力行的參與、發聲、反省和行動,相互支援,讓你我都成為這光榮任務的一部份。
價值爭辯絕非務虛,因為香港要為自己找尋一個真正能擺脫百年殖民夢魘的靈魂。一步一步的堅持爭取亦非猵狹,因為香港人知道,他們所需要的,是一個拒絕封建、走出殖民、廢絕特權的 "新香港"------一個由我們喫而不捨地一步一步地走出來的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