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so good about Lee Ka Shing?]




其他好文
回到首頁




繼續推動直接民主

陸德泉,原載《蘋果日報》,2003-07-09

回歸了六年,香港人終於在二○○三年七月一日和七月七日體驗了當家作主的尊嚴和驕傲。這兩天是香港和中國在民主進程中具劃時代意義的日子。回歸中國的香港人在擺脫殖民地統治後,一直在中國和香港特區政府的「香港人當家作主」謊言下生活。北京欽點的特區領導班子只懂得勾結既得利益階層,採取比殖民地更殖民地的管治方法。

在政治、經濟、社會政策上進行所謂的「改革」,只是有利於政府和既得利益集團的管治,損害社會其他階層的利益。只要對政府和政策發出不滿,就被打成不顧全大局,冥頑不靈的更被打成是英國殖民地餘孽,賣港反華的賣國賊。另外,統治集團更不斷建構大話,說香港是甚麼經濟城市,香港的生存和發展只有依賴內地;不要破壞與內地關係,不要破壞繁榮安定。應搞好經濟,不要談政治。統治集團試圖利用這些大話來加深香港對內地民主發展的冷漠,以經濟利益來強化香港市民的政治冷感,分化香港市民,漠視社會公義,對社會弱者進行歧視壓迫。

香港人的道德勇氣這六年間,可悲的是,普遍香港人一度接受了香港統治集團的謊言,或是甘於冷漠,感覺沒有能力改變甚麼。我們這些沉默的大眾一度成了統治集團的幫兇。正如哈維爾對人性良知的信念,產生動搖這種謊言體系的希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良心在呼喚,不要再給統治集團的謊言欺騙,不要再對謊言沉默。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良心在呼喚,但很多人卻缺乏道德勇氣來戳破謊言。

七月一日的直接行動鼓起了香港人的道德勇氣,站出來挑戰這些狹隘利益集團的大話和政策。從地鐵到維多利亞公園路上,穿黑衣服的人都是公開展示自己的態度。每看見一個穿黑衣的陌生人,就感覺自己的勇氣更強了一點。和五十萬人走在一起,一起呼喊的時候,更感覺到個人的和其他人的道德勇氣已經合為一,已經感覺到當家作主的澎湃氣魄。五十萬鼓起道德勇氣的人不但迫使特區政府慌張得手足無措,不得不作出輕微讓步。五十萬市民的道德勇氣也激發了善於騎牆的自由黨黨魁的良知,終於立定決心,與董建華和民建聯劃清界線。在七月七日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迫使特區政府擱置二十三條立法。五十萬市民表達的不滿,不是簡單的要求撤換部長和行政會議成員,改組執政聯盟,而是對整個統治集團和管治方式的普遍不滿。五十萬市民表達的不滿同樣是針對民主派議員的。他們不但低估了市民不滿的沸騰程度,而且只是把市民的抗議推向反二十三條和憲制改革。

普選特首和立法會全面直選固然是必須的政治制度,但從其他西方國家的代議制和香港的畸形代議制實踐來看,代議制的憲制改革並不是充份的政治渠道來讓市民參與政治。如果這五十萬市民的聲音被民主派議員挾持,僅僅成為爭取憲制改革的工具;或被統治集團搞幾個接見學者、社會人士騷來蒙混過關,那麼我們就是白白流了一天的汗水了。針對現在這個畸形的統治集團的狹隘利益勾結,畸形的代議政制與市民聲音的脫離,我們應當提倡的不是代議民主,而是直接民主,建立民間力量來主導政治、經濟、社會政策的改革。我們推動的不應是高會,而是社會論壇,讓平民百姓共同面對香港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危機。

民間主導社會論壇讓負資產人士、公屋租戶、低收入人士和無殼蝸牛來討論香港的房屋政策路向,遠比統治集團以維護高樓價為經濟復甦動力,維護金融制度穩定性的狹隘利益更符合市民利益。讓中學生、大學生、中學和大學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討論大學改革,遠比李國章的超級英語精英大學夢來得切合社會利益。讓我們把這五十萬市民的直接行動轉化為推動直接民主的動力,召開由民間主導的社會論壇,建立香港的希望政治,重建香港的希望。




















聯絡我們: inquiry_hkaiyaya@yahoo.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