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 生 | 活 | • | 好 | 文 | 共 | 賞 |
![]() |
||||||||||||
|
社區經濟發展是什麼?
黃洪,原載 http://www.oocities.org/comewanchai/CA0DEF05.htm 現時香港經濟低迷、失業嚴重,不少居民成為 失業、開工不足或低薪的勞工,除了面對入息減少令生活困苦外,不少技術勞工原先擁有的技術和才能亦日益貶值,甚至在市場中無人問津。但另一方面社區內的居民由於入息減少,減少了本身的消費,加上大企業的割價傾銷,令社區中的消費愈來愈少,街坊生意愈來愈難做,社區經濟亦日漸破落。社區經濟活動的減少亦進一步令區內的社區網絡解體,社會資本的弱化,減低了居民間的互信及資訊流通,所以社區未能發揮過去團結互助的角色,社區自我脫貧的資源愈來愈少,貧窮的集中,「塘水瀼塘魚」的現實令失業問題進一步惡化。
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全球資本不斷流動,面對資本外移及剝削增加,全球貧窮問題日益嚴重。無論是先進國家的城市,還是第三世界的農村均會面對貧窮、失業、環境、及投資下降等等問題。為解決有關問題,近年在不少國家,包括加拿大、美國、英國等先進國家,以及孟加拉、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均嘗試用「社區經濟發展」(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的方法來解決上述香港的惡性循環。
社區經濟發展強調以社區為本,自下以上的參與及動員,發揮區內居民擁有未受市場利用的才能、技術與經驗,來服務其他社群中的成員。一方面可以改善居民生活質素;另一方面令參與者重獲生活的意義及尊嚴。具體方法包括創造小型企業增加職位、成立生產及消費合作社、以及推行小社區的貨物及服務交換。外國經已有不少成功的經驗及例子,證明社區經濟發展的方法對重建社區經濟、加強社會融和及推動可持續發展均有成效。
今次聖雅各福群會推行的社區經濟互助計劃是在香港推行社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嘗試。希望透過時分券的設立,能促進社區內居民服務及貨品的交換,透過互相幫助的方法,共同重建地區經濟,達到「改善生活、人盡其才」的經濟目標。同時透過增加居民間的信任與溝通,重新建立社區中的組織網絡,達到增加「社會資本」,消除彼此之間的誤解與標籤的社會目標,最後,社區經濟互助計劃亦有本身的文化目標,在訂價及交換的過程,令我們可以討論價值高低的準則,反省日常生活中不合理的假設。
社區經濟發展的目標是嘗試透過建立或重建社區中的組織,令區內居民增權及改善生活,而且將社會發展及經濟發展兩者連繫起來,在創造經濟機會的同時,關注社會及公民社會的發展。社區經濟發展中的社會目標是令社區中所有的成員能夠有途徑得到保證他們良好生活的所需資源。簡單來說,就是達同社區中「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利」的目標
社區經濟發展具體的做法非常多樣化,其中在城市中市區中常用的是在社區內推行以社區為本的經濟活動,創造不同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利用資本回饋社區,間接創造更多就業職位,令社區得到基本的經濟發展,舒緩社區中的貧窮問題。而且生活在市區舊區的街坊,對社區資源及資訊缺乏掌握。面對日漸衰落的社區,他們的無能及無助感愈來愈強烈。透過社區經濟的建立,可以令居民參與建設及發展屬於他們的社區,而在過程中居民可以掌握更多的資源、資訊,學習如何去提出訴求及將建議反映出來,如何將理想社區透過眾人的力量建設建來,從而達到「增權」的目的。
社區經濟發展所嘗試的是一種非純經濟利益為主導的社會交換生活,是一種基於互助關懷的社會關係,發揮結連各個不重複網絡群的才能、技術與經驗,來服務其他社群中的成員。在發展社區經濟的策略上,並要處理社會排斥的問題。因為社會排斥會防礙社會參與,防礙不重複的異質網絡群的結連。
在發展社區經濟上,非政府組織可扮演中介者的機構,一方面替居民組織網絡,另一方面替他/們結連各個不重複的網絡群。而政府亦應在制訂政策的過程中考慮對社會資本的影響,不應帶頭破壞社會資本的生產。在更積極的層面上,政府應扮演「保育」的角色:在社區經濟發展初期,應在政策上對社區經濟有一定的保障,讓它發芽生長。現時政府接納有關建議,成立「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是一個好的開始,筆者希望有關基金,能夠以推動社區經濟發展,促進社會資本建立為目標。令區內居民有權參與及決定基金的運作,達到社區團結互助,扶貧滅貧之目標。
生 | 活 | 想 | 像 | 自 | 主 | • | 民 | 眾 | 解 | 放 | 風 | 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