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50"%>
啟德機場
1925 - 98
名稱
啟德是以兩名商人-何啟爵士及區德先生的名字命名。他們曾成立公司,從事在九龍灣填海發展住屋計劃。該公司後來倒閉,這幅填海土地亦因而空置。政府其後認定這幅土地適宜用改作機場。首次有紀錄的飛行便在一九二五年農曆新年元旦在啟德進行。
歷史
這幅獨特的土地是本港航空業的發源地,最初是一所飛行學校及一隊英軍飛行部隊。
1928
一條混凝土下水滑道建成,供在九龍灣升降的水上飛機使用。
1930
啟德的航空活動由當時的海港署(Harbour Department 譯名)管轄,並聘用首名機埸監督,
1935
首座指揮塔和飛機庫落成。
1936年3月24日,
由皇室航空公司(Imperial Airways 譯名)經營的首班商業客運航班從檳城飛抵本港,標誌著啟德機場已進入開始提供公共運輸服務的新紀元。
圖﹕首班定期航班抵港
隨後數年,泛美航空公司開始提供往來香港與三藩市的泛美飛船/航服務。其後,各家航空公司相繼提供其他航空服務︰從印度支那半島飛抵的法國航空公司航班﹔從廣州及上海飛抵的中國航空公司航班﹔以及往來香港與北京的歐亞航空公司(Eurasia Aviation Corporation 譯名)航班。
圖﹕背面印有一九三六年三月二十四日首航抵港郵戳的一份信件
(1941-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佔領香港期間,日本人興建了第二條跑道。不過,機場由於受到轟炸,損毀十分嚴重。戰後,一家本地航空公司-國泰航空公司開始使用DC3型航機提供服務。
圖﹕1947年時的啟德機場
1964年5月1日
民航處成立,專責管理本港的航空服務。
1954
政府通過一份機場發展總綱計劃。
1958
九龍灣海傍興建了一條新跑道。跑道向西北/東南方向伸延,全長2529米。隨著跑道落成,啟德機場正式成為香港國際機場。
1962
機場大廈建成,航空公司亦逐步淘汰以渦輪螺旋槳推動的飛機,改用波音707、DC8及deHavillandcomet等噴射機。
圖﹕一九六二年時機場大樓瞭望台及停機坪
圖﹕啟德機場客運大樓於一九六五年拆卸,背後是新的客運大樓
1970年4月11日
首架波音747航機飛抵本港。當時如要使用第13跑道,機師必須在飛機飛近長洲時,要看得見跑道才可著陸。
圖﹕航空交通控制員監察雷達上航機飛行情況,時為一九七三年
1974
這種目視進場的方式由儀表導航系統取代。在該導航系統輔助下,機師只要在飛機飛抵九龍半島上空時能看見跑道便可。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特別是在長期吹東風時,這個系統大大提高了13跑道的使用量。
1975
跑道延長至3390米,以應付31家經營抵港航班的航空公司在長途飛行方面的需求。
1976
香港空運貨站正式啟用。同年,機場開始採用二次監察雷達,加強管制航空交通。
1982
當機場客運大樓第四期擴建工程於這年完成後,一項有關機場客運大樓內各項設施容量的研究顯示,客運大樓需作進一步的擴建,以應付預期九十年代初航空交通的需要。
1984-1988
機場客運大樓第五期擴建工程展開,並於1988年完成。大樓的停車設施、旅客登記櫃台和領回行李處設施均有增加,可以處理旅客數量增至每年一千八百萬人次。
圖﹕機場入境管制在一九八八年全面電腦化
1989
政府有鑑於航空交通大幅增加,為使在未有新機場取代啟德機場之前提高啟德機場的容量,另一連串擴建及改善工程也在1989年隨即展開。
1991
香港空運貨站二號貨站正式啟用,可處理的空運貨物量每年達150萬公噸。
1992
東面停機坪的擴建工程完成,額外提供波音747-400飛機的停機位四個和一個商務飛機的停泊區。
圖﹕啟德舊貌
1994
擴建南面停機坪為波音747飛機多提供了十一個停機位。機場在擴建後的設定容量達每年2400萬旅客。
圖﹕啟德舊貌
1996
啟德機場踏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共處理2950萬名國際旅客和156萬噸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在國際客運量方面,佔全球最繁忙機場的第三位﹔而在國際貨運吞吐量方面,更屬全球之冠。
圖﹕一九九八年機場使用的先進航空交通管制設備
1998
7月5日晚上11點47分,來自重慶的龍港航空降落在香港啟德機場,
成為最後一班飛抵啟德機的的班機。7月6日號凌晨的熄燈儀式後正式關閉,為73年的航空史漂亮的畫下句點。接著在7月6日凌晨12點零2分,國泰航空CX251號班機,自啟德機場飛往英國,成為飛離啟德機場的最後一架班機。而1998年7月6日上午六點三十分國泰航空來自紐約的北極一號班機,也已經順利抵達赤蠟角機新機場,正式接手啟德機場的工作。
啟德機場是世界上起降困難度排名第二的機場,不僅在即將降落時以相當近的距離飛過九龍城的高樓,也經常因為雲層過低而無法降落,可以算得上是世界奇觀。再見啟德,多謝您為我們默默貢獻七十三載。
圖﹕飛機正在九龍城上空飛過
位於赤立角的新機場佔地一千二百四十八公頃,面積較舊啟德機場大差不多四倍。毗鄰大嶼山的機場平台,是移平赤角及欖洲兩個小島,加上填海而成的。當新機場於一九九八年七月啟用時,兩條各長三千八百米的跑道的其中一條會投入服務。新機場二十四小時開放,不用像以前啟德機場一樣受晚間飛機升降的限制。新機場可每年處理三千五百萬名乘客及三百萬公噸貨物,而啟德機場在一九九七年處理了二千八百萬名乘客及一百七十九萬公噸貨物。第二條跑道會於一九九八年年底落成。新機場將會分階段發展,最終將會每年處理八千七百萬名乘客及九百萬公噸貨物
圖﹕興建中的新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