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兵器擇錄  火銃、火槍、火炮

 


 

以竹筒製成的管形火器射程不遠,威力不大,也容易被燒毀或炸裂。元代起,古代的兵器專

家將它們改為金屬製造,克服上述弊端。簡粗者稱為“炮",由前膛、藥室、尾鑾三部分構

成,內裝火藥,發射石彈、鉛彈和鐵彈。金屬火統作戰時,點燃引火繩,火藥成一團火球將

子彈射出,殺傷面積頗大,這種兵器在元代已多配備軍隊中。 

 

明代很重視火銃的研究和生產,在品種、數量、性能、製造技術達到我國古代火器生產的鼎

盛階段,這主要是火藥性能的提高和製造技述的進步。朱元璋在元末戰爭中視眼看到火統巨

大的威力,所以建國開始,便大力發展火統生產,洪武年間制造的編為“勝”字號的長統己

達401號。明成祖永樂年間,十年內僅“天字”號手統就生產31327支,平均每年產

量為3100支。另外還有以“英”“奇”“勝”等字作編序的手統,可見其產量十分可觀

。明成祖時熱兵器的軍工生產規模大、品種多,故設立了專司火器管理和製造的神機營,專

門裝備槍炮的火器部隊。 

 

十六世紀中期,出現一種小型輕便

的火統,稱為鳥銃或鳥槍。因其可

以在30步之內擊中鳥雀,因而得

名。這種槍的槍床長5至7尺,尾

部有彎曲的把手,槍身用熟鐵鍛造

而成,長約3尺。上有准星照門,

後有火門。它的擊發裝置有兩種,

一是火石鋼輪發火,一是以擊發火

繩引火。這些槍射程達1至2里,

用鉛彈射擊敵人。鳥統出現後,人們不斷將它改進提高性能。明代嘉靖年間,仿製日本人的

鳥統,造出鳥咀銃。萬歷年間,土耳其的魯密鳥統傳入我國,其威力結構皆優於鳥咀銃。 

 

明代著名的兵工專家趙士禎,於萬歷二

十六年〔1598年〕把我國的魯密鳥

統進行卓越的改革,在槍上加裝輪轉式

引發裝置。他還參考西方火銃的長處,

創製出擊電銃,以後裝子銃的方式克服

打一槍裝一次火藥的弊端。他參照三眼

統和鳥統的優點,發明五支槍管能輪換

發射的迅雷統,為原始的左輪手槍。他

還發明連統,把八支迅雷統組合同時發

射,形成密集的火力。崇禎年間,畢懋康發明了燧石點火槍,克服因風雨潮濕而影響點火的

隱患。

 

清代的鳥槍多達49種,多數僅用於皇朝禮制中,僅17

種鳥槍裝備於部隊。大多數的鳥槍仍是以火繩點燃發射,

燧發槍遂漸裝備於部隊中。為了增加射率的穩定性,有些

鳥槍的木床下安裝了木叉支撐槍身。康熙盛世的戴梓在前

人的基礎上製成能連射28發的連珠銃,為世上最早的機

關槍雛形。他亦研製出我國最早的線膛鳥槍-蟠腸鳥槍。 

 

 

 

明代時,盛行以銅鐵類的金屬火炮,但也有少數用竹或木制作的炮。明初時研製出大碗口筒

一類的火炮,能兩端同時入彈,分次發射。明武宗正德年間生產出分次輪流連續裝藥和彈丸

的后裝火炮,提高了射速。為了方便移動炮位,增加火炮的機動性,發明了以人力或畜力牽

引的雙輪、三輪、四輪炮車。為了提高火炮命中率,人們利用三點一線的科學原理,在炮身

上加上星門,後加照門,形成「千步外皆可對照」的發射效果。 

 

明代正德年間,白沙〔廣東〕巡撫何儒引入

並仿製佛朗機炮。明代人稱西班牙人、葡萄

牙人為佛朗機人,故他們的火炮亦被稱為佛

朗機炮,簡稱佛朗機。佛朗機炮為重型火炮

,用銅鑄造,大的重一千多斤,腹部膨大,

留有長口。備有子銃5個,在子銃內填裝彈

藥,輪流安在炮身腹部長口內發射,射程達

千餘。這種炮的特點是母炮和子銃分離,為

後裝炮。炮身前方備有照星,後有照門,提高命中率,加快了單門炮發射炮彈的射速,備受

將士愛戴。

 

明代萬歷三十二年,明朝海軍和荷蘭殖民者戰船

相遇並交火,結果明朝海軍敗戰於炮擊,死傷無

數。朝廷大為震惊,後在取得當時被稱為“紅毛

夷”的荷蘭人的一種前裝滑膛炮-紅夷炮。紅夷

炮長二丈餘,重三千斤,在口徑以至威力上比佛朗機優勝。

 

明朝仿制紅夷炮後,天啟年間(1621至1627年),以此炮轟擊後金軍,努爾哈赤身

負傷不久死去。此戰之后,明朝朝庭更重視紅夷炮製造,曾招收一批外國傳教士督造紅夷炮

400門,兩廣總督王尊德也仿製500多門。清代因諱稱“夷”字,所以將明朝“紅毛夷

”改為為“紅衣炮”。清軍入關後,加強了對火炮的使用和製造。順沿元年,八旗中各旗都

設有炮廠,由各省總督、巡撫奏造。廣熙時曾讓比利士教士南懷仁督造西洋大炮。康熙二十

四年〔1685〕,“神威無敵大將軍炮”在對抗沙俄軍隊的雅克薩自衛反擊戰,曾立下卓

著戰功。

但是,清朝皇帝處處對漢人進行防範,造成火器發展受封建制度下的八旗軍壟斷,結果停滯

不前。在不重視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提下,當鴉片戰爭爆發之際,清朝朝廷傖促以清初明末的

火器迎戰船堅炮利的英國軍隊入侵。今特以引一文,自《道光朝夷務始末卷五十一》提及:

「連用大砲擊中火輪船三隻後艄,提臣以為可以沈沒,閱時竟安然無恙。我兵用砲擊中大船

正身,反將砲子碰回,斃我守砲之兵」。 

 

難怪清朝戰敗!1865年,清朝成立江南製造局,專門製造新式的西方近代兵器。但這為

時己晚,滿清朝廷的滅亡早己埋下伏筆。

 

 

 

http://www.oocities.org/hk/katou_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