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指南

 

股市指數 (Stock Index)

香港現在上市的公司超過六百多間,每日各公司的股價都有上有落,若要了解大市的升跌,便要看股市指數。香港最流行的指數可說是恆生指數,其他指數還有恆生中資企業指數、恆生中型股指數、恆生國企指數、所有普通股指數、摩根士丹利香港指數等。不同指數代表了不同種類股份的股價表現。 

  以恆生指數為例,這個指數包含了三十三隻成分股,而其成分股佔香港股市的總市值約66%。所以,恆生指數的升跌,基本反映了市場走勢。

  恆生指數是一個市值加權平均指數,而美國道瓊斯指數則是股價平均指數。市值加權平均指數與股價平均指數又有何分別?以道瓊斯指數為例,成分股共有三十隻。計算道瓊斯指數,是首先定出一個基點日,將三十隻成分股的基點日股價加起來;然後,再把成分股現在股價加起來除以基點日的股價總和,就可得出指數。這種平均股價指數的方法好處在於簡單,易計易明,但卻忽略了公司規模及市值的影響。恆生指數所採用的是市值加權平均法,在計算成分股股價總和之時,先乘以股份佔恆生指數總市值的百分比,再計算出指數;所以,市值較大的股份如匯豐(0005)及和黃(0013)等,它們股價的升跌便對指數有較大的影響,但指數卻更能反映市場實況。

 

恆生指數 (Hang Seng Index)

恆生指數,又稱恆指,是根據三十三隻成分股(即藍籌股)市值計算出來的,該等成分股涵蓋了香港股市市值七成以上。由於其涵蓋範圍大,該等成分股的升跌便對其餘股票的走勢也有極大影響,故此市場慣以恆生指數去預測整體大市的走勢。 

 恆生指數始創於1969年11月24日,由恆生指數服務公司編製、修改及發佈。恆生指數是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準日,並把該日指數訂為100點。恆生指數的點數變動,是採用市值加權平均法計算,為清楚各行業股份的走勢,恆生指數服務公司於1985年1月2日,在恆生指數之下,分出四個分類指數,包括:金融分類指數(Hang Seng Finance Index)、公用分類指數(Hang Seng Utilities Index)、地產分類指數(Hang Seng Property Index)、工商分類指數(Hang Seng Commercial/Industrial Index),計算方法及公式與恆生指數相若。

恆生指數既以成分股市值評估大市走勢,所以個別市值較大的股份對恆生指數的走勢自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以匯豐銀行(0005)為例,投資者即使並非持有該股,亦會經常留意匯豐的走勢,原因是匯豐為市值最大的藍籌股(佔恆生指數比重25%),其走勢對港股表現實有很大的影響,故很多投資者往往把匯豐稱為大笨象或火車頭。
  能夠成為恆生指數成分股,該股在個別行業通常都有相當地位或代表性,而其盈利質素亦較為穩定。因此,恆生指數成分股較易得到基金或機構投資者青睞。同時,基金或機構投資者在買賣期指時,亦往往會藉著增持或減持手上的恆生指數成分股,以進行對沖風險或套戥。

 另外,如有個別成分股可能被換出,在此之前,有機會晉身為成分股的股份往往會備受投資者追捧;相反,可能被替換的成分股或會被投資者逐步沽出,而其股價走勢亦會因此而相對偏軟。

 

藍籌股 (Blue Chip)

“藍籌”一詞源自英語“blue chip”,是華爾街的一種術語。在以前美國的賭場,所用籌碼是以不同顏色做代表的,而其中最大銀碼的籌碼是以藍色為代表。因此,人們便借此稱某些大型上市公司股份為藍籌股,意思是這些公司的股價夠高,而市值又夠大,交投活躍,買賣容易。

  在香港,“藍籌股”的定義並沒有一個公認的準則,不過大部分人都將恆生指數的成分股稱為藍籌股。雖然恆生指數只包括三十三隻成分股,但是這三十三隻成分股已經佔香港股市總市值的六成半至七成。換句話說,香港股市中雖然有六百多隻股票,但其中三十三隻恆生指數成分股的市值,已經大過其他股票市值的總和,因此這些股份的股價表現,對於香港股市的走勢實有重大影響。

  有些人建議,初學投資者應先從買賣藍籌股入手,因為藍籌股(如匯豐、長實等)的股價上落較慢,市值大,交投活躍,適合長線投資。

  另外,由於藍籌股股價高,每手買賣金額大,例如匯豐(0005)每手400股,若股價為100元,每手便要4萬元,因此買賣藍籌股以基金(機構投資者)為主,而基金的投資策略大都是中長線的。一般來說,如果基金看好某隻藍籌股的前景,他們便會作中長線投資,不會輕易沽出股份,由此形成股價有支持,經常長升長有。
 

 

成分股 (Constituent Stock)

成分股,指該股具備個別指數的成分地位。若該種指數走勢較有指標作用,甚至對後市有指導性,則其成分股股價的升跌將受投資者所注意。

“元老”成分股中,僅有九隻仍維持成分股地位;成分股的轉變,正反映港股、整體經濟、各行各業的變化。

  個別成分股走勢之所以具參考價值,主要原因是該等成分股佔有關指數的市值比重頗大,所以其股價升升跌跌較有指標作用。以市值最高的藍籌股匯豐(0005)及紅籌股上海實業(0363),兩者各佔有關指數的比重約二成多及一成多,而它們股價的走勢對該種指數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另外,成分股地位的變化,與其股價升跌也有關係。按市場慣例,某隻股票若可能升格為成分股,之前該股大都會受到追捧;相反,凡被傳將被刪除成分股地位的股票,勢必遭到較大沽壓,直至有關消息明朗化,或得到正式公佈。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新成分股很多時會被個別基金及證券行吸納,作為投資、對沖或發行衍生工具之用;相反,被刪除成分股地位的股份由於地位下降,因而被基金及證券行減持,甚至全數沽出。
 

 

國企股(H股) (H Stock)

國企股,又稱H股〔註〕,是指中國證監會審批後,獲准到香港上市的國有企業。國企股在香港上市,無非為了在香港股票市場籌集資金。由於要維持競爭力,到香港上市的國企股大多質素頗佳。

  最早在香港上市的國企股是青島啤酒(0168),當時是1993年7月。至今,在香港股票市場的國企股數目已超過四十隻。凡獲准上市的國企股,均自動晉身為國企指數(即恆生中國企業指數)的成分股。國企指數成分股的入選要求,與恆生指數及紅籌指數(即恆生中資企業指數)有異。

  以行業劃分,國企股涉及的行業包括公路、電力、煤炭、原料、化工、鋼鐵、房地產、冶金等。若以概念劃分,國企股一般分為負債極重的老牌國企股(較早期上市的股份)及盈利質素較佳的國企股。老牌國企股通常負債沉重,盈利質素乏善足陳,因此中央政府有意透過重組、合併等做法改善公司的營運效率,但改革進度如何,主要視乎中央政府的決定。由於老牌國企股具有以上缺點,所以股價走勢大多較為落後。不過,當有中國減息或重組業務等利好消息出現時,它們也有被藉口炒作的機會。

  盈利質素較佳的國企股,亦有被基金買入作長線持有;究其原因,是外資基金希望藉此分散一籃子股票組合的投資風險,兼且可以間接涉足內地個別行業。因此,該類被基金看中的國企股,其股價走勢遠較老牌國企股穩定,投資風險也相對較低。

﹝註﹞ H股是以香港英文名稱Hong Kong的字首為名,意思指在香港上市的國企股。而在美國紐約上市的叫“N股”,新加坡上市的叫“S股”。

 

紅籌股 (Red Chip)

凡由中資企業直接控制或持有三成半股權以上的上市公司股份,均稱為紅籌股。

1998年國務院推出紅籌股監管指引,嚴格審批注資項目,拖慢紅籌股的注資步伐;其後中央為精簡人手、減少浪費公帑及資源等原因,又逐步進行“政企分家”;上述兩大措施對紅籌股即時起了冷卻作用。有見及此,投資者在揀選紅籌股前,宜先分析其基本因素、公司及行業前景等,反而母公司的背景並不應是首要考慮因素。

  目前,在香港上市的紅籌股超過四十隻,其中四十二隻獲恆生指數服務公司選定為恆生中資企業指數(俗稱“紅籌指數”﹚的成分股。不過,一般來說,紅籌指數成分股的代表性或權威性,均較藍籌股為低。

  紅籌股之稱,與藍籌股的典故有一定關係。股市如賭場,賭場內的籌碼,若由大至小排列,是藍籌、紅籌、白籌;由此引伸,藍籌股如藍色籌碼(金額最大的籌碼),屬最具代表性及價值最高的股份;而紅籌股則如紅色籌碼,屬評價次於藍籌股的股份;最後,白籌則泛指實力較遜的國企股。

  另外,由於中國國旗為五星紅旗,以紅色為主色,因此有人遂將中資公司所管理的股份形象統稱為紅籌股。
 

 

衍生工具 (Derivatives)

衍生工具”一詞,顧名思義,是指一些投資工具由另外一種金融產品所衍生出來。一般香港常見的衍生工具有期貨、期權及認股證等。

以期貨為例,香港最常見的可算是恆生指數期貨,投資者只需付出相當數目的按金,便可進行買賣。恆生指數期貨所代表的金融產品,就是恆生指數,每點指數代表50元港幣,買賣的賺蝕根據恆生指數的結算價計算。買賣雙方以恆生指數為基礎,例如對股市看漲的投資者,可以買入一張恆指期貨合約,如果恆生指數真的向上,每上升一點,投資者便可獲得50元港幣的利潤;相反,如果恆生指數不升反跌,每跌一點,投資者便損失50元。以恆生指數16,000點來計算,一張恆指期貨合約總值約80萬元(16,000×50元=800,000元)。而購買恆指期貨合約者只需付出按金約5萬元左右,即用5萬元便可操控80萬元的資產,放大倍數為十六倍。

正因為以小量金錢便可操控大很多倍的資產,因此恆指期貨合約是一種槓桿投資,賺錢與賠錢的幅度可以很大,被視為一種風險較高的投資工具。

由於恆指期貨合約是由恆生指數所衍生出來的產品,所以屬於衍生工具之一。
 

 

認股證 (Warrants)

認股證屬於一種衍生工具,是由股票衍生出來的投資工具。它可分為兩大類:即(1)認股證(equity warrants)及(2)備兌認股證(covered warrants)。前者是由上市公司本身所發行,而後者則由商人銀行或大經紀行發行。

公司所出的認股證,通常以派送形式給予現有股東。例如新公司上市時,為了吸引多些人認購其股份,便會在新股上市時送認股證予股東,如每五股正股送一股認股證。又或者,公司在每年公佈業績時,減少派息,改以派送認股證來提高股份的吸引力。無論屬於哪種派送方式,認股證本身都有其價值。例如公司股價現價為1元,股證認股價為1.2元,假如正股升上1.2元以上,認股證便有其實在價值。在到期日時,假若公司股價在行使價之上,認股證持有人便可行使認股證去認購新股;而公司方面,亦有得益,就是公司的股本得以擴大,有新的資金去作投資或營運之用。

 

可換股債券 (Convertible Bonds)

債券,是由政府或企業發行而以固定息率借取長期資金的票據。可換股債券屬於債券的一種,債券持有人可以把債券兌換成股票,這是上市公司集資的一種途徑。

 

 

 

 

回首頁投資Q&A站長介紹好站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