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成語是人類生活累積的經驗,是祖先智慧的豐富寶藏,是民族文化的寶貴結晶,是歷史事跡的片段縮影。
它還有以下特點:
 |
意義的整體性:成語在表意上跟一般固定的詞組有分別,它的意思通常並非構成成份的相加,往往還有一層或多層的意思,不能單從字面去理解。如含沙射影實際上的意思是用來喻在背地裡傷害人的陰謀,和其他乘人不備而放暗箭傷人的勾當。 |
 |
來源廣泛:分為神話,歷史故事,詩歌句語和口語和口頭俗語類別。舉例如下: |
-
歷史故事:風馬牛不相及:齊桓公打敗蔡國後,派人攻楚,楚成王便使人對齊桓公說: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以後的人便引伸兩件不眷干的事叫風馬牛不相及。
-
詩文語句:卷土重來:楚漢相爭,項羽戰敗,感到無面目見江東父老而自刎。唐代詩人杜牧一次到項羽自刎的地方,在烏江亭寫了一首詩,其中兩句是這樣寫的:江東弟子多英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從此卷土重來說明失敗後又恢復昔日的規模。
-
神話故事:葉公好龍:春秋時代楚人葉公非常好龍,一切家具都有龍,所以他的家就好像龍的世界一樣。天上的龍知道葉公好龍就親自來看個究竟。
-
口頭俗語:如千夫所指,一乾二淨,三長兩短。
 |
格式固定:成語基本上以四字為格式,但個別也有三字與六字等如:莫須有,風馬牛不相及和迅雷不及掩耳。 |
 |
成語一般出自文人典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