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具及場地


一)球場

  目前的羽球場地分水泥地木板PU場地,在水泥場地上一遇有摔跌等情形發生,情況往往比木板和PU場地嚴重,所以不適合當作比賽場地。至於木板和PU場地則各有千秋,木板地比較容易因潮濕或比賽時選手所流下的汗造成場地濕滑,而PU場地雖與木板地同樣具有彈性,但PU具有吸震能力,因此國際比賽都採PU場地做比賽場地。

標準的球場應是一個長方形場地,如圖3-1,單打及雙打長同為13.4米,寬單打5.18米、雙打6.10 米。
從地面至天花板的高度應為6.1米至9.2米之間。基於安全理由,邊線及底線的外圍還分別要有1米及2米以上的空間。
場地界線的顏色最好是白色、黃色或其他容易辨別的顏色。
所有場地線都是它所確定區域的組成部份。
如面積不夠畫出雙打球場時,可畫一專供單打的球場。

二)網柱

羽毛球場球柱的高度為1.55米,並要固定於地上。

在雙打球場上,不論進行的是雙打或單打賽,網柱或代表網柱的指示條,均應置於雙打邊線上。

三)球網

球場中央網高1.524,雙打邊線外網高1.55米。而球網兩端的高度應與球柱相同(即1.55米)。
球網應用深色、優質的細繩織成。網孔方形,各邊長均在15-20毫米之間、網上下寬760毫米。
網的頂端用75毫米寬的白布對折而成,用繩索或鋼絲從夾層穿過。白布邊的上沿必須緊貼繩索或鋼絲。
球網的兩端必須與網柱繫緊,它們之間不應有缺縫。
 

四)羽球
羽毛球的種類                               

  羽球的球可由天然材料、人造材料或混合製成。

  天然材料以鵝毛或鴨毛為主, 經過漂白篩選後, 上等毛用來做比賽球, 毛色較不純或毛 質較差則作練習球;一般認為水鳥類羽毛製的球品質最好。但是,一隻鳥的羽毛(鵝毛)只能製造出一個半球,所以原料的來源非常短缺,大家都希望能夠早日製造出價值低廉,品質良好的羽毛球。

 羽毛球的基本結構:
羽毛:一般一顆羽球以14或16枝羽毛排成對等圓圈狀緊插在底托上,羽毛長度則依全毛和半毛而有所差異。其重量應介乎4.74克至5.5克之間。(圖3-2)。
 球頭:以軟木製成,視軟木的等級而區分為比賽級與練習級,整顆羽球之國際標準重量在4.74至5.50克間,軟木的好壞同樣地也影響球的彈性。
羽球的穩定性:羽毛的排列照國際標準為直徑58-68mm之間,若是直徑越小,則阻力相對越小,球也比較會飛球頭比較重時也會有相同情形,像早期勝利(victor)的球直徑較大所以軟木都有栓一根螺絲來增重,此外結構的排列與羽毛柄的脆度也是影響羽球是否耐打的因子,羽毛柄與軟木間的膠黏的不牢或綁羽毛之間的線上膠不夠厚,會打沒多久就崩壞,球頭重心若不均,在飛行間會晃動,如果羽毛太脆(冬天的毛比較脆),打沒幾下就斷,可將球筒蓋打開以水蒸氣薰,使羽毛含有濕氣而較軟些
球的檢驗:驗球時,站在底線上,用下手向前上方全力擊球,球的飛行方向須與邊線平形,應落在離對方底線530~900毫米之間的區域內。
 

五)羽球線

  市面上羽球線牌子繁多,其材質不外乎尼龍人工纖維羊腸半羊腸線,若以人工合成的纖維其編線方法又因需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纏繞方式,故間接影響線的直徑與粗細。

  如果你一開始對穿線的鬆緊(也就是磅數)沒啥概念的話,可以向熟人先借球拍試打,看甚麼樣的磅數最適合你,然後根據你打球習慣去穿線;一般腕力較弱者宜打高磅數的球拍來加強力道,但穿高磅數的缺點必須考慮球拍的框是否能承受,另一方面線越緊,壽命相對也縮短,舉凡這些都是考量的因素。

  低磅數的線,拍面較軟,因此球停留的時間較長,在處理細膩的球較為順手;反之高磅數則球速快,適合殺球。所以自己本身要瞭解自己攻擊模式為何,才能有一支拍與線配合的武器,最後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儘量避免汗或水去沾到拍面,這樣會使線容易軟掉,尤其是羊腸線,雖然彈性佳,但幾乎"見水即溶",所以一定得了解線的特性以做妥善保養。

穿線要領上線:

  將羽球線拆開後先抽出一端沿長軸中央縱向穿線,穿至半面第十條線時,第十一線要隔一孔拉至靠球柄下方約預留十六到二十公分長度,然後抽線的另一端依序完成縱向另一半面,接著拉至從柄算來第十孔或第十一孔處,開始穿短軸的線,除了與縱線相互交叉外,每一條橫線開頭與第一條縱線交叉的方向必定相反,否則線一拉緊必擠在一起,最後穿至由拍尖中央算來第七或八孔為止。

上機前處理:

  事先用滑石粉或蠟塗抹拍面上的線,以防機器拉線時磨擦力大,降低線的壽命;將縱向預留的線繞至由柄算來第七或八孔,然後在線頭打一個能不穿過孔的死結,記住用手輕拉死結到孔底時仍留有十到十二公分以上的線露在七、八孔至第十二孔間(從柄算來)。

上機:

  將拍面固定於架上,然後鎖緊螺絲,拍面一定要放穩否則在拉線過程拍框會變形;然後依自己需要的磅數調整法碼(若是電動穿線機則直接設定即可),若手動穿線機有生鏽情形,則穿的磅數會比原設定的高,縱線從頭結開始拉,每隔一條線拉一次,可以藉由二條線來分擔施力,拉到卡筍彈起即表示磅數已到,然後用定線夾固定,繼續拉下一條線;直至橫線拉至最後一條線時,將線繞至由拍尖算第六或七孔的直線與之打尾結,最後再拉緊即告完成。

注意事項:
  1. 上線時拍框外緣縱線與橫線交會處儘量平行,而不要交叉,以防縱線拉緊後橫線難以抽出。

  2. 尾結的處理需謹慎小心,因為擊球點在拍尖,所以沒綁好,不久就斷線,綁沒緊則功虧一潰,浪費一條線。

自己動手編製球拍                             

  球拍弦最好由自己編製,如果學會這一技術,一旦遇到球拍弦斷時,就可以不慌不忙著手修理。

  一般使用的尼龍弦都是一條很長的線,通常以八倍於球拍長度的線做為縱弦,其餘的做為橫弦。

編法為:

  1. 首先將蹤弦由上端中心點開始,分成左右兩邊,通過所有縱向孔洞。然後從一邊壓住球拍框,使球框幾乎成為圓形再一條一條的將弦拉緊。

  2. 在編製橫弦之前,先將縱弦由外側向內側放鬆,使其兩端較緊,中央部分較鬆,這樣才能編出形狀良好的球拍。

  3. 橫弦要由上方依照順序,一條條利用圓形捲軸校緊(如果沒有此工具,可利用舊的球拍柄,其效果是一樣的)。編製橫弦的重點,是要將從上方算起第三到第四條弦特別的拉緊,以下的橫弦較為放鬆。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