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球重要規則

比賽方法                                 

1.抽籤決定發球權:

比賽開始前,要以抽籤、猜拳或擲硬幣來決定發球權。贏的一方可從「先發球」、「後發球」、「選擇半場」這三項中任選一項,輸的一方則選擇剩下的兩項中的一項,然後開始比賽。

2.得分方法:

  每球得勝的一方必須為發球方,才可獲得1分,在所有雙打及男子單打比賽中,除了在13平手或14平手的情況下,先得15分者為該局的勝方。

  接球的一方獲勝,只是搶得對方的發球權,不算得分。換句話說,單打比賽中,發球的一方輸球時,就要換邊發球了。

  雙打比賽中,每一位球員都有發球權,所以當第一位發球員發球失敗時,輪到第二位發球員(亦即是第一位發球員的隊友)發球。
而第二位的發球也失敗了,就要換邊發球。

  不過,比賽剛開始,第一次獲發球權的一方,在該回合只限一人擁有發球權,不得由第二位發球員接連發球。

  要等到第二次獲得發球權後,才是兩位球員各有一次發球權。
  這一規定的原因是:如果讓抽籤獲勝的一方,一開始就有兩次發球權,在整場比賽中就先佔了太多優勢。

3.比賽數局:

  羽毛球賽事通常採用三局兩勝制。一局比賽的滿分點有21分、15分、11分三種、一般說來,無論國內外比賽,女子單打都以11分為滿分,其他各項(男子、女子混合雙打,男子單打)都以15分為滿分。

  在女子單打賽事,除了在9平手或10平手的情況下,先得11分者為局的勝方。
  
第一局的勝方,在第二局開始時先發球。第二局完結至第三局開始可以有5分鐘的休息時間。

  在雙打及男子單打賽事中,出現13平手或14平手時,先得13分或14分的球員有權選擇加分延長比賽(13平手時的延長分為5分,14平手時的延長分為3分)或不加分繼續比賽。
  
加分延長比賽時,分數再由「0比0」開始。先取得所定的延長分數者為該局的勝方。

  同樣情況,在女子單打賽事中,出現9平手或10平手時,先得9分或10分的球員有權選擇加分延長比賽(9平手時的延長分為3分,10平手時的延長分為2分)或不加分繼續比賽。

4.互換場地:

  每完成一局比賽,雙方球員得換邊作賽。
  
在一局決勝負或第三局比賽任何一方的得分,若以11分為一局,雙方球員應在首次出現6分時換邊;
  
若以15分為一局,則應在第一次出現8分時換邊繼續比賽。
  
當第二局、第三局比賽開始時,由上一局的勝方握有先發球權。

單打比賽進行程序                            
  1. 抽籤或猜拳決定發球權,要使用單打球場進行比賽。

  2. 發球者須由右側發球區開始發球,接球者也要在右側發球區接球。

  3. 發球者贏了這一回合,要移到左側發球區發球;這時接球者也要跟著移到左側發球區接球。

  4. 發球員每一回合得分後,都要輪流變換左右發球區發球;接球員也跟著發球者的移動而左右更換位置。

  5. 發球者輸掉該回合時,就換邊發球。

  6. 球員的得分為0或偶數分時,在右側發球區發球;接球員在右側發球區接球。

  7. 球員的得分為奇數分時,在左側發球區發球;接球員在左側發球區接球。

 
  1. 抽籤或猜拳決定發球權,要使用雙打比賽場地。
    雙打比賽時,每一位球員都有發球權,而每一隊得到發球權時,都要依照當時本隊的得分來決定,誰是第一發球員或第二發球員。

  2. 現在,假設A、B兩位球員和C、D兩位球員進行雙打比賽 :獲得發球權的一方自行決定出誰任第一發球員;後發球的一方也自行決定出誰任第一接球員。譬如,A為第一發球員,C為第一接球員。
    A、C就要各自站在本隊半場的右側發球區內,兩隊的另外兩位球員 B、D ,只要不妨礙對方,不管是踏在線上或站在球場的任何位置都可以。

  3. 隨著比賽開始的訊號,發球員A要把球擊到站在對角方向C的發球區內。
    這時C是第一接球員,所以負責接A所發出的球,如果D搶著接球,就造成了犯規。
    A、B這一隊贏了此一回合就算得分,形成1比0。

  4. 因為A有繼續發球權,所以下一回合A要移到左側發球區,對D所站的左側發球區發球。
    如果這一回合輸了,發球權就要轉給 C、D 這一隊,因為這是比賽中的第一位球員發球。

  5. 發球權轉移到對方站在右側發球區內的球員,也就是由C發球,由B來接球。

  6. 如果C發球失敗,由D再從左側發球區對A發球。 C、D 兩位都無法得分時,再換邊發球。

  7. 發球權又回到了 A、B 這一隊。

    此時應注意的一點是:
    在前一回合擔任第一發球員的A站在左側發球區而將球輸給了對方,所以,現在就要在自己球隊重新得分前站在左側發球區發球或接球。

    前面說過,第一發球員要由站在右側發球區的球員擔任,此時就由B任第一發球員。
    A要等B發球失敗後,才以第二發球員的身份發球。

    換句話說,發球員在每次得分以後都要換發球區發球。
    如果第一發球員發球失敗,就由第二發球員在另一側發球區做第二次的發球。

  8. 進行比賽後,要按照雙方的得分來變換發球員、接球員。

A、C:

  • 得分為0或偶數分時,站在右側發球區發球或接球;獲得發球權時,擔任第一發球員。

  • 得分為奇數分時,站在左側發球區發球或接球;獲得發球權時,擔任第二發球員。

B、D:

  • 得分為0或偶數分時,站在左側發球區發球或接球;獲得發球權時,擔任第二發球員。

  • 得分為奇數分時,站在右側發球區發球或接球;獲得發球權時,擔任第一發球員。


球場
1.1 球場為長方形,其所有界線寬度皆為40mm。
1.2 球場界線全部由白色或黃色畫成,以利辨別。
1.3 所有界線均屬於場地區域的一部份。
1.4 球場空間不容許畫一雙打場地時,可畫一專供單打的球場,其端線也即成為長發球線,同時在邊線上設置網柱或以類似材料代替網柱

網柱
 
2.1 網柱的高度自地面量起應為1.55公尺。
2.2 如網柱不能設置於邊線上,必須以其它方法顯示網柱位於網下線位置。例如用一40mm細柱的代替用品固定於邊線,並向上垂直撐至網頂。
2.3 不論是單打或雙打比賽,指示邊線的網柱或其代替品都應置於雙打場地的邊線上。
 
球網
3.1 球網應用深色的良好細繩,網孔不得少於15mm及大於20mm。
3.2 球網寬度為760mm。
3.3 球網頂端應用75mm寬的白帶,雙摺包縫,中間穿裹一條粗繩或金屬繩而成一長帶。
3.4 粗繩或金屬繩要有足夠的粗細長短及重量,以使其能牢固緊貼在網柱的上端。
3.5 球網高度自網場地中央量起應為1.524公尺,但自雙打邊線量起,則應為1.555公尺。
3.6 球網末端及網柱之間不能有缺口,必要時,整個球網縱深的末端應繫紮於球柱上。

羽球

原則:羽球可以天然羽毛或以類似的合成原料製造。不論以何種物質製成的羽毛球,一般而言其飛行性質,應類似天然羽毛的羽球,以軟木為底座其外面包裹一層薄皮。與球有關的原則:

4.1 一般的設計
  4.1.1 羽球需有匙六根羽毛固定於球座。
  4.1.2 羽球長度以64mm至70mm之間為限,但每一羽球的羽毛自其頂端丈量到軟木底座的頂端,其長度應為一致。
  4.1.3 羽毛的頂端,應圍成直徑約為58mm至68mm的圓形。
  4.1.4 羽毛須以線或其它適合的材料編紮,使其堅實牢固。
  4.1.5 球座規格:25~28mm的直徑。
4.2

重量羽球的重量自4.74g到5.50g。

4.3 非羽毛的羽球
  4.3.1 以類似羽毛之合成物質,製成群狀,以代替天然羽毛。
  4.3.2 羽球底座須依規則4.1.5所規定者。
  4.3.3 羽球重量和尺寸,應如規則4.1.2、4.2,因天然羽毛和合成材料的比重和反應不同,所以允許有10%內的差異。
4.4 羽球測試
  4.4.1 羽球的測試是在緊靠端線處,以低手全力擊球,此球須以向上的角度和沿邊線平行的方向拍擊。
  4.4.2 正確的羽球速度應落於對方底線前530mm至990mm之間。
4.5 羽球之修改在不改變羽球的一般球型,速度和飛行條件下,在下列情況,並經全國羽球協會核準,可根據上述規定加以修改之。
  4.5.1 受大氣壓力影響的地方,由於高度或氣候,致使標準羽球不適用時。
  4.5.2 因特殊情行需要,或為提高羽球賽的興趣。

球拍
5.1 球拍面須平坦並以細線交織的方式連接於拍框上,或交叉編紮。細線的型式應全部一致,尤其是其中央部份的密度不能異於其它部份。
5.2 球拍的框架,包括球拍柄及拍框總長不能超過680mm,球拍面寬度不能超過230mm。
5.3 球拍面頭部長度不能超過290mm。
5.4 穿線的球拍面長度不能超過280mm,寬度不能大於220mm。
5.5 球拍
  5.5.1 串球線時,容許有附著物及突出物,但不能具特殊作用;如使球拍不會破損、或沒有彈性、或重量分配不均、或以細繩將球拍柄端繫於球員手腕;其所以如此之目的,在使球拍有合理的大小和式樣;並應儘可能的避免使用在質地上可使球拍變形者。

設備器材之核准
  國際羽球總會應管理之事為球拍、羽球、設備與規格的標準型態以及有關羽球賽中的任何事物,但只要與國際原則不違背的事物,有些則可由有興趣的社團、球員、製造廠商或國家組織申請,而予以核備。
球員
7.1 「球員」是指參加比賽的人員。
7.2 雙打比賽每方兩位球員,單打比賽每方一位球員。
7.3 有發球權的一方稱為發球方,其對方稱為接球方。

比賽之選擇權
8.1 比賽開始前,雙方擲硬幣卜勝,勝方根據規則8.1.1或8.1.2作選擇。
  8.1.1 先發球或接球。
  8.1.2 開始比賽之場地一邊或另一邊。
8.2 負方行使剩餘之選擇權利。

計分
9.1 除另有安排外,比賽最好採三局二勝制。
9.2 只有發球的一方能獲得一分的計分。
9.3 除規則9.6外,雙打及男子單打比賽,由先得15分的一方獲勝。
9.4 除規則9.6外,女子單打比賽,由先得11分的一方獲勝。
9.5 9.5.1 如果雙方分數達到13或14平分時(女子單打9或10分平分時)先獲得13或14分(9或10分)可以選擇"加分"或者"不加分"(規則9.6)
  9.5.2 這種選擇只能在第一次達到平分且尚未發下一球之前就作決定。
  9.5.3 比賽的雙方(規則9.5.1)若在13分平(女子單打9分平分)時選擇不加分,於14分平時還有機為再選擇是否加分。
9.6 比賽中如果同為13或14分,加分時,則需宣布『零比零(LoveAll)』。同時,先到達選分數目的一方(規則9.6.1)獲勝此局。
  9.6.1 比數為13平時,選加5分。
  9.6.2 比數為14平時,選加3分。
  9.6.3 比數為9平時,選加3分。
  9.6.4 比數為10平時,選加2分。
9.7 勝一局者,在次局比賽中,首先發球。

換邊
10.1 球員應換邊:
  10.1.1 第一局賽完時:
  10.1.2 如果在第三局開始前:以及
  10.1.3 在第三局,或在只有一局的球賽,領先者計分達到:每局11分的比賽達到6分時;每局15分的比賽達到8分時。
10.2 當球員未能根據規則10.1而換邊,應立刻在發現錯誤後換邊,同時保留原以獲得的分數。

發球
 
11.1 正確的發球
  11.1.1 發球時,雙方不能以不當的理由及動作,延誤發球。
  11.1.2 發球方及接球方應站立於斜相對的發球區並不得踩及其界線;二人的雙足必需部份與場地面接觸,並固定不得移動位置,直到發球動作完成。(規則11.4)。
  11.1.3 發球的整個過程中,球拍必須先擊中球托部份,而球亦要從低於發球員腰部的位置發出。
  11.1.4 發球的整個過程中,發球員球拍的軸部於擊球瞬間,必須朝向下方,並且整個拍頭要低於拍柄部份。另拍框面頭部的任何部份,亦應低於發球員握拍的手部最下緣。
  11.1.5 發球員開始發球時,其球拍的移動必須朝前連續不斷(規則11.2),直到發球動作完成。
  11.1.6 發球員揮起球拍,拍擊羽球向上飛行及越過球網,如果未經攔截,羽球落向接球員的發球區
11.2 球員們一經就位,發球員首先向前移動其球拍,發球即行開始。
11.3 接球員未準備就緒前,發球員不能發球,但是接球員只要有還擊的動作,就算已有準備。
11.4 一經開始發球(規則11.2),比賽便算正式開始,雙方球員交替擊球,直至一方犯規或球落在其中一方的場區內為止。
11.5 在雙打比賽中,發球時,只要不妨礙發球員或接球員的視線,雙方的同組球員,可站於場區任何地點。
 

單打

  當發球方的得分為0或偶數時,發球員及接發球員都應站在自己右方的發球區內準備發球及接發球。若發球方的得分為奇數時,雙方便應站在自己左方的發球區內發球及接發球。在加分延長比賽階段時,雙方球員便應以該局的總得分在適當的發球區內站立。

  比賽開始後,若接發球員犯規或球落在接球方的場區內,發球員便得1分,並在己方的另一發球區繼續發球。若發球員犯規或球落在發球方的場區內,其發球權便告喪失,並得轉由對方發球,但分數則保持不變。

12.1 球賽中,當發球員得分為零分或偶數時,發球員及接球員須站於右發球區發球或接球。
12.2 球賽中,當發球員得分為奇數時,發球員及接球員須站於左發球區發球或接球。
12.3 如果比賽平分後選擇加分時,則以發球員得分的總和,應用規則12.1,12.2,以決定其發球區。
12.4 比賽中羽球被發球員及接球員交互拍擊至"犯規"發生,或羽球在比賽中停頓為止。
12.5 12.5.1

如果發球員犯規,或羽球落到發球員場地之內的地面,則發球員喪失繼續發球的權利,同時接球員成為發球員,雙方球員不得分。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