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_十八歲時我看的自己
十八歲,赴英留學的第二年。
去年初嚐被人逼遷的滋味,險些要在異國他鄉露宿街頭;及後,兩度差點「無書讀」。這些日子真的很難熬,即使現在回想起,也有丁點不寒而慄之感,但慶幸患難見真情,有朋伴著行。恕我狂妄點說,我為我能走出苦痛的經歷而感到驕傲,畢竟這難能可貴的經驗不是每人也試過,就算是留學生也不是常會遇到的。
記得某人曾說過,即使事情發展得有多驚濤駭浪也好,當一切雨過天晴回頭細看時,當日的都變得波平如鏡,甚至不值一提而已。
了解自己的層面不再停留在個人的好惡上,而是漸漸向研究自己的性格和對生活的需要而進發。
我屬半典型獅子座的人,準確點說,身上有獅子座的缺點,但卻沒有獅子座的優點。
情緒化如我的很容易壞了大事。每當突發事情發生於我生命裡,總不能臨危不亂,一切都以人稱不值錢要幾多有幾多的眼淚代為表達其心亂如麻的唯一途徑,就此往往被自己的情緒牽著走,於是便產生佛學說中的「無明」了,即所有理智都被混亂的思緒煩惱遮蔽著,因而不能明確清晰地下判斷並尋找解決方法及其方向,幸而當我真正冷靜下來處理問題時,便能作出詳細準確的分析把事情解決。
而且,我是個很偏執主觀的人,尤其對於舊事舊物舊情,總覺永垂不朽,但新的近期的反而過眼雲煙溜走得沒帶半點痕跡。隨著歲月的流逝,有很多東西真是新不如舊,也許是新舊兩者間有了比較,習慣了適應了從前的種種,突然要接受新事物便顯得不太投入,心總往舊處飛走遠了。
想是跟安全感有關。不敢對未來未知的事抱有太大期望,因為我怕痛怕輸怕失望更怕孤寂,相較下,從前已發生的舊事便安全得多了,起碼它們以不再傷害我脆弱的心靈的姿態活於腦海裡被久久珍而重之的保存著。於是,缺乏安全感的我總愛將自己放於一個不多變的世界裡面,認為抱著不變好也不變壞的心態對待所有人和事是一個保障。你既可以把喜歡維持現狀的人說成容易滿足,又可說成不積極進取。
不知從何開始人變得悲觀起來,經常向壞的方面想,以最壞的心情去迎接事情可避過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宿命,但世事卻不能盡如你所預計的,禍不單行的時候,低處未見低這魔咒真的會應驗。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人也不其然地變得無自信了。對於自己所做的都採取不信任的態度,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妥,甚至不敢去相信,因自負和自信都只是一線之差,怕自己的眼光累事,變成過份自大從而欠客觀,最後更壞了大事的本身。
有種揮之不去的被動,不太熱衷於團體活動,顯然不能太投入於一群人的熱鬧中。有時候會很怕跟別人相處,有時候更怕喧囂中孤寂的諷刺。的確,我是享受離群獨處的自由和寧靜。
喜歡思考的我對由零到一的大躍進感覺情有獨鍾,因創造力而從中獲得的滿足感足以震撼得令人沾沾自喜,有著向前衝的動力。
對於未來幾年的,大概有了雛型,但不會著意早早安排每一步該怎樣走,知道其方向便已很足夠了。世事幻變無常,人生時刻都在上演著無數突發的場景,與其花太多時間於無可預知的劇情細節上,倒不如落力看看沿途風景,以免將來為當日的走馬看花而跺腳飲恨。
06年4月9日 01:12 am
英國春天
18歲的最後1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