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在1998年法國世界盃上失望而歸,意大利這一回卻是抱著極有希望第四次奪盃的堅定信念進軍2002年韓日世界盃。

四年前在半準決賽的十二碼球大戰中負於最終奪冠的地主國法國隊,對當時由施薩馬甸尼(Cesare Maldini)領軍的意大利隊來說並不是恥辱,但赤裸裸的統計數據卻透露意大利「藍衫軍」的表現是多麼的糟糕。

兩年後在2000年歐洲盃上,意大利隊在索夫(Dino Zoff)的統帥下,表現超越國人低落的期望,一路殺入決賽,但最終卻輸在黃金入球上-而且又是在法國隊的腳下稱臣。

在索夫突然辭職後,查柏東尼(Giovanni Trapattoni)接下了主帥職務,並將這支建立在出色防守基礎上的強大球隊,轉變成一支才華四溢且讓人賞心悅目的完備球隊,而這正是索夫時代所缺乏的。

「這支球隊前途不可限量,有著巨大的潛力。雖然我們在2000年歐洲盃決賽中不幸落敗,但現在我感覺到這次世界盃將是屬於我們的,」前鋒F.恩沙基(Filippo Inzaghi)近日道出眾人對意大利隊的樂觀期望。

F.恩沙基認為意大利的全方位特質使他們成為奪冠熱門,他說:「世界上沒有幾支球隊擁像我們這般出色的球員。」

「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兩名門將、優秀的後防線和非常出色的中場,而在鋒線上我們更是人才濟濟。」

為托迪量身訂作的陣型

接任後的查柏東尼雖然在本能上仍傾向防守型打法,但他仍選擇了實際上由三人組成的進攻線,讓中場組織者托迪(Francesco Totti)扮演突前的角色,並且隱藏在兩名前鋒的身後-通常是F.恩沙基和迪比亞路(Alessandro Del Piero)。

2000年在主場迎戰羅馬尼亞的比賽中,這套陣型打出了意大利隊多年來最精彩的攻勢,而被意甲聯賽多數強隊採用的這套打法正好最適合托迪的創意天份。

查柏東尼不大可能想改變在外圍賽中保持不敗的陣容和打法,但他也許會使用更具防守意識的邊衛來降低對方輕易發動反擊的風險。擔任左路防守重任的高高(Francesco Coco)場上表現不穩定,很可能被祖雲達斯的比索圖(Gianluca Pessotto)取而代之。

意大利的防線由幾名地位穩固的人選構成,分別是帕爾馬的F.簡拿華路(Fabio Cannavaro)、拉素的尼斯達(Alessandro Nesta),以及綠茵場上的常青樹馬甸尼(Paolo Maldini),後者將是連續第四屆出現在世界盃決賽階段的賽場上。自從2000年歐洲盃以來,這三人的後防組合一直十分穩健。

在中場方面,AC米蘭富有經驗的老將阿柏天尼(Demetrio Albertini)會擔任中場組織者,有可能和他搭檔的隊友包括羅馬的湯馬斯(Damiano Tommasi)、AC米蘭的加杜素(Gennaro Gattuso),和祖雲達斯的泰基拿迪(Alessio Tacchinardi)。

國際米蘭前鋒韋利(Christian Vieri)如果能恢復良好的身體狀態,就有可能與F.恩沙基爭奪意大利隊的九號球衣。另外,仍有不少人積極推薦34歲的前歐洲足球先生羅拔圖巴治奧(Roberto Baggio)入選,而這員老將也毫不諱言,自己渴望在第四次參加世界盃之後再退役。

意大利上一次贏得世界盃是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上。1990年,他們在自家主辦的世界盃上闖進準決賽。在1994年美國世界盃決賽中,意大利隊于十二碼球大戰中輸給巴西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意大利曾於1934和1938年奪得世界盃。2002年則是該隊連續第11屆闖進決賽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