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Patrick Vignal
德國隊在世界盃附加賽上以總比分5-2淘汰烏克蘭隊,終于殺入2002年韓日世界盃決賽圈。
不過,這一成就並不能掩蓋德國隊發自內心的恐懼,那就是他們險些自1950年以來首次無緣世界盃決賽圈。
德國隊在慕尼黑1-5慘敗給英格蘭隊之後,又和芬蘭隊互交白卷。這支三度世界盃冠軍得主眼看就要被擋在世界盃大門之外。
然而德國隊不愧是德國隊,擁有迅速恢復狀態的能力。不過,自奪取1996年歐洲盃以來,該國的足球水平相對來說一直在走下坡路。
走上衰退之路
德國隊的衰退始于1996年的歐洲盃賽。當時,他們在溫布利大球場的決賽上以2-1小勝捷克隊。兩年後,德國隊在法國世界盃僅撐到半準決賽便鎩羽而歸。
在2000年歐洲盃上,德國隊甚至未能通過小組賽,其表現堪稱歷史上最差的一次。
慘敗歐洲盃之後,禾拉(Rudi Voeller)從列碧克(Erich
Ribbeck)手中接過國家隊教鞭。禾拉上任之初為德國足球帶來一絲希望;2001年8月末,德國隊在世界盃外圍賽小組賽中一路領先,頗有過關斬將,一路挺進決賽圈的氣勢。
不料在9月初,德國隊1-5慘敗在英格蘭隊腳下。這是德國隊70年來最慘痛的主場失敗,而且僅是他們第二次在世界盃外圍賽中失利。
在英格蘭隊和希臘隊和波之後,德國隊有了第二次機會,他們只要戰勝芬蘭隊,就依舊能自動晉級世界盃。
但德國隊又失手了,他們在上半場浪費了一連串得分良機之後,才猛然覺醒,最後在憤怒的主場球迷噓聲中離場。
德國隊輝煌不在
「太愚蠢了,」第二天早上,銷量最高的圖片報(Bild)標題寫道。
「我們的國家隊無勇無謀,而且沒有絲毫創造力,」前德國隊中場內策(Guenter
Netzer)分析道,如今他是受人尊敬的專欄作家。禾拉堅持進不了世界盃這樣令人無法想像的事可以避免。他表示相信德國隊會在附加賽中擊敗烏克蘭隊,晉級2002年世界盃決賽圈。
但德國昔日輝煌的象徵人物碧根鮑華(Franz
Beckenbauer)卻遠沒有那麼樂觀。這位足壇名人曾在1974年和1990年分別以德國隊隊長和教練的身份,帶領德國隊兩奪世界盃冠軍。
在德國足壇仍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碧根鮑華說︰「我們必須證明自己有實力打進世界盃。」
無論是以德國隊還是西德隊的身份參賽,德國僅缺席過1930年和1950年兩屆世界盃決賽圈,而且這得歸咎於政客和足協主管,而不是球員。
任重而道遠
調教德國隊是件任重而道遠的差事,因為在當今德國足壇,以馬圖斯(Lothar
Matthaeus)和奇連士文(Juergen Klinsmann)為代表的黃金一代已是後繼乏人。
列碧克在2000年歐洲盃被迫召回老將馬圖斯,便充分暴露了德國對年輕球員培養不力,良材難覓的問題。
其實年輕一輩中還是有頗具才華的球員,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場球星迪斯拿(Sebastian
Deisler)和波歷克(Michael Ballack)。不過,他們的表現至今仍未達到眾人的期望。
一些觀察家認為德國隊目前面臨的最大的障礙就是,他們必須了解自己已不再是人們心目中的強隊。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踢球的思路。
德國隊的球風主要依靠衝擊力,打法過于陳舊,急需注入更多的節奏、技術和創造力。
忽視德國隊永遠是危險的,他們仍有能力在世界盃上翻雲覆雨。不過,要想傲視群雄,他們的希望並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