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食譜

Rainbow Bar

         學名     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 1758)

         異名     Cyprinus auratus

         俗名     (中) 鯽仔魚;(英) Crucian carp; Goldfish

     形態特徵     體高而側扁,前半部弧形,腹部圓形,無肉稜,頭短少,吻圓鈍而無鬚,口呈弧形,
                  斜向下方,唇較厚,背鰭基部較長。背鰭與臀鰭第三根硬棘後緣有鋸齒。
                  體背銀灰色,腹部銀白而略帶黃色。
                  另有一種自日本引進的高身鯽 (Carassius cuvieri)幼魚體形與鯽魚相似,
                  但高身鯽之成魚體高較高,兩者可以體高分辨之。

         分布     分布於中國大陸,早期移民即引進至台灣。台灣西部溪流中、下游與湖泊、溝渠皆有分佈。

                  
     棲所生態     本種魚適應力強,在各種類型的水域皆能存活,而以水草雜生與泥質淺水域最多。
                  鯽魚為雜食性魚類,幼魚以浮游動物為主食,成魚則以植物碎片為主食。

         體長     最大體長可達20公分,通常為10∼15公分。

 漁業及其利用     為普遍的食用魚,以紅燒或煎煮為主。目前在全島各地的池塘皆有養殖。
Rainbow Bar
 蔥燜鯽魚
 醬燒鯽魚
 汆鯽魚湯
 
 
 
 
 
 
 

最後更新日期:29-01-04 12:28.(香港時間)